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指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质上是经济权利结构的改革,其核心是在土地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占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和调整。文章分析了现有农村经济结构的形成背景和目前必须解决的困境,提出了将土地占有权归还农民,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农业合作制和资本制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矛盾演变的必要阶段.作为经济体制,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化,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其核心就是民主.民主原则的制度化,形成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克服旧的统制经济体制缺陷的历史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以民主法制规范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并以执法、立法机构予以保证,由此促进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研究中,把经济、政治、文化分成三大"领域"分别探讨,以至对各领域再分成若干"专业",这是由近代西方国家形成并扩展于世界的"分门别类"、"只分不合"方法的表现.它虽有助于对各门类内部关系的细究,却不能对总体矛盾系统进行规定.与日益发展的社会生活相比,这种方法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明显有局限和缺陷,不能对人类的总体发展予以指导.为此,从辩证法探讨经济、政治、文化的内在统一,就成为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4.
历史进入20世纪70年代 ,以苏东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遇到了极大的困难。80年代初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在全球掀起了一次“私有化”浪潮 ,世界舆论认为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低潮。1990年前后 ,苏联和东欧又纷纷摈弃了苏联模式 ,西方政治家和不少的人认为社会主义已经失败。周叔莲先生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出发 ,论证了党的十五大路线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提出“可持续的社会主义” ,颇发人深思。一、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物质运动由于社会主义理论所具有的显明的阶级属性 ,所以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在欧洲出现这…  相似文献   
5.
劳动价值论是劳动者的经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认为,劳动作为人本质的核心要素,在人的存在中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劳动者是经济和社会的主体,不是“生产要素”或“资源”。现代劳动形式比马克思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劳动价值论也要相应地发展。我们要概括现代劳动者的经济意识,从揭示现代商品经济矛盾中,发展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完善民主法制创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前提下,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势力,抑制、克服旧的政治势力,利用和控制自由资本势力,改造小农经济,使社会矛盾达到以社会义势力主导的制衡态,就可以创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而社会的和谐程度,是取决于民主权主体对公共权利行使机构的控制.因此就必须强化民主法制,以民主权派生并控制公共权利,改进行政集权体制为法制体制,依循法制行使公共权利,发挥其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是劳动者素质技能在生产中的体现 ,劳动者的劳动力发展和发挥 ,是生产和全部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而其发展和发挥的程度 ,又受社会关系及其制度的限制。劳动力所有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都是经济制度中的基本权利 ,它们的归属和由之派生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 ,是衡量经济制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也是劳动力发展和发挥程度及其所形成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内在制约机制。马克思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矛盾的角度 ,对劳动力所有权进行了规定 ,但他不可能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权问题进行论证。马克思以后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特别是前苏联…  相似文献   
8.
公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制度形式,公有制并不只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而是素质技能提高了的劳动者经过斗争,实现其社会主体地位的制度,是劳动者生存与发展的形式,是他们掌握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基础上的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经济学界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的讨论,具有深刻社会内容和长远历史意义。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不仅是争个谁是谁非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中国现实经济矛盾的研究,切实地寻找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经济、发展经济的可行之路。主流地位和主导作用不是自封的,而是由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所决定的。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和主导作用,并不是一句口号,也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实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揭示和论证中国经济矛盾,创立社会主义的中国政治经济学体系,指导…  相似文献   
10.
经济结构的改造是动态的,内生拓展型结构和法制主导式机制是其大前提。建立内生互促的现代产业结构,直接关系到中国在世界如何立足、如何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中国现有的产品结构,充分表现出产业结构的矛盾状况。目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改造小农经济,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工业化和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将投资结构从属于劳动素质技能结构,将生产资料服从于劳动者素质技能的发挥,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