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政治理论   8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除三道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现代化作为新事物,在其前进的路上必然存在着一些障碍和困难。从中国的实际考察,实现绿色现代化,有三道瓶颈必须解除。  相似文献   
2.
石宗源同志任贵州省委书记后,经过周密科学的调研,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做出了"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判断,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而言,振兴贵州经济最真实有效的行动就是"贵州大开发".拿什么来支撑贵州大开发呢?很明显,是大投资和大开放.大投资和大开放,是贵州大开发的两个"命门".  相似文献   
3.
1998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提出, 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 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这是党的十五大后新一届政府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突破口。今年是三年脱困的最后一年,也是决胜的一年。三年脱困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什么?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还有什么路可以走?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三年脱困目标可以如期实现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大约6万多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称国有企业)中,大中型企业约为1.4万户,是国有经济的绝对主力。1997年底,即提出三年脱困目标时的国有大…  相似文献   
4.
“三农”:思危再思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典型的中国特色之一。“三农”问题解决了,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由于各种各样的复杂原因,“三农”的一些基本问题长期存在而且未得到有效解决,且不断积累、纠结、变形,有可能发展成为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因为9亿农民事关国家安危和社会稳定;因为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低下的劳动生产率、发展缓慢的农村社会、数以亿计剩余劳动力,都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火山口的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粗放,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简称“三高一低”)为显著特征的工业化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也加速了资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初步估算,将我国所有污染对经济造成的损失汇总起来,每年污染造成的损失会在GDP的7%左右:这一数字,刚好接近我们近些年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6.
绿色现代化开启新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从国 《当代贵州》2004,(22):16-17
现代化,是指落后国家或地区赶超发达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过程。 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发展层面的概念,而不是单指经济、政治或者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1954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现代化概念.即工业、  相似文献   
7.
“三年脱困”后国企改革如何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企"三年脱困"目标的实现,距今已过去了近半年。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三年脱困"目标实现与国有企业依然面临不少困难的现实,产生了一些困惑,也产生了一些偏见。"三年脱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今后的国企还能不能改?怎么改?从哪儿改?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三年脱困"不等于整体脱困永远脱困"三年脱困"目标提出时,我国大约有14000户大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中有6599户是亏损或严重亏损企业。这部分亏损企业,长期严重蚕食其他国有企业的利润,直接把国有企业推入整体亏损的困境。而且,亏损大有迅猛攀升的势头。这6599户企业的亏…  相似文献   
8.
绿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绿色现代化,是中国现实条件下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是符合人类、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规律,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确保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现实一再提醒人们去重视大自然崇高的地位和重要性。上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频频出现了工业引起的环境污染致人死亡的重大事件,其中著名的有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美国的多诺拉事件、英国的伦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事件等数十  相似文献   
9.
实现绿色现代化,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支持。“昨天”甚至“今天”还在继续的急功近利、忽视与侥幸之心必须祛除。赶在“后天”来临之前去认识、去行动,才能有舒适的“明天”。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全球贵州博士网的心目中,<当代贵州>已经超越了杂志的本位,而成为一道承载贵州精神,体现贵州文化,传送贵州情愫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