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丙珍  郭红  敖荣凤 《学理论》2012,(31):160-161
鄂伦春人通过传统的狩猎禁忌维持着生态平衡,维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存关系,保护着养育自身的生态环境。这些习惯不成文"环境保护法"的效力长久,而且为氏族全体成员遵守。力图从生态价值观与生态道德观层面阐述鄂伦春族狩猎禁忌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实践证明鄂伦春族生态文化传统值得借鉴、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中的《旅游美学》课程是科学性、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结合,结合当下的职业教育、人文环境与生活世界,《旅游美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拓展教学视域,结合旅游学、心理学和美学理论,深入探讨《旅游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反思参与式教学法在学科教学中的理论分析及应用,进而阐述参与式教学法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丙珍 《前沿》2013,(2):110-111
在西方美学史上,审美文化的概念存在了220年;在中国文明史中,审美文化起源于各民族的远古时代,并且与生态理念紧密相关联.当下,美学从抽象走向日常生活、从中心走向边缘、从小区域走向大生态,在批判与继承中建构着当代中国生态审美文化,这不仅是文化研究与生态美学的转向,而且结合与拓展了两者研究的思路与维度.  相似文献   
4.
王丙珍 《学理论》2010,(7):120-120
艺术的产生和存在与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美学研究美和美的艺术,但艺术有它独特的使命,从古代的追求普遍永恒到当下的求新求异求丑。历史长河中的艺术因古希腊文艺女神而浪漫,因古罗马的奥古斯都的雕像而至尊圣大,变化的是艺术的概念,不变的是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5.
对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鄂伦春族而言,文学担当着民族文化百科全书的重任,传承鄂伦春族的民族精神,弘扬人类共同的生态文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鄂伦春族文学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全球化语境中,鄂伦春族文学研究要构建新的鄂伦春族文学批评话语,探索鄂伦春族文学研究的学术生长点,强化鄂伦春族文学的多元共生,最终达成世界各民族文学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王丙珍  关小云  战庆学 《学理论》2012,(22):122-123
鄂伦春族文明为生态文明,鄂伦春族文化蕴涵了更多的生态智慧,维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共存关系,保护着养育自身的生态环境。鄂伦春族把保护生态和谐观即和而不同以各种形式融入到口头文学中,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口口相传。鄂伦春族史诗"摩苏昆"具有的丰富生态审美文化意蕴,涵盖了生态审美范式、生态审美理想与生态哲学观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王丙珍 《前沿》2012,(22):128-130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中,少数民族文学既有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又有跨文化建构的维度,少数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本土文化根植于少数民族文学之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学.在此,以鄂伦春族史诗“摩苏昆”为例,从文化认同功能的角度阐述作为文化承担者的普遍认同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地区民俗文化丰富而独特,沉积和浓缩了区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大兴安岭人的生态文化精神,作为旅游的载体吸引着海内外众多的旅游者.当下,大兴安岭地区的生态旅游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有必要关注民俗文化作为生态文化的资源的价值与作用,进而将冷文化、夜文化、鄂伦春族民俗文化作为“三位一体”的基点与策略,增加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旅游的区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王丙珍 《世纪桥》2013,(5):135-136
《中国鄂伦春族》突破“他者”文化研究视角,运用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研究方法,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及现代文化展开系统的、创新的研究,阐述了鄂伦春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本书内容翔实、架构清晰、语言叙述有条理,渗透着本民族的文化情感与跨文化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0.
参与式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之一,具有深厚的人文理念与哲学方法论,有助于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值得高职院校实践、探讨与推广。结合国内高职教育现状,从参与式教学法的现实背景、实施原则与区域经济发展等展开哲学层面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