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世纪寄语     
世纪交替,千禧履新。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辞旧迎新。此刻,我们该向读者奉献一份什么样的礼物呢?不久前,本刊主编夏军同志专程拜访了上海文化界的前辈、已届80高龄的王元化教授。王老回忆往昔,展望未来,侃侃而谈,兴意盎然。他还对承担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重任的党政干部,提出了恳切而寓意隽永的“新世纪寄语”。本刊特意选择在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一期刊出,与读者共勉。  相似文献   
2.
王元化在《财经》特刊《世界2003》撰文认为,什么是时代精神?什么是新陈代谢?在文学作品和文化思想中,是很复杂的问题。雅和俗,不是绝对的,大众文化和高雅文化是发生着互补关系的,大众文化直接来自民间,带着  相似文献   
3.
现代精神与传统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的整体、系统或思想体系的内在联系,是不可以任意分割和任意取舍的。要真正吸取传统文化的积极合理因素,要真正把它们消融成为新体系中的质料就得通过否定——扬弃。没有容忍,没有兼容,就没有多元化。不能光从民族观点看问题,还应有全球意识。  相似文献   
4.
对文化市场的一些看法──王元化教授访谈录王元化本刊记者徐中振本刊5月12日召开“文化发展与市场经济”讨论会,时值王元化教授准备去苏州主持博士论文答辩,未能应邀出席。会后,记者专程前往座落在吴兴路上的“清园”对王元化教授作了采访。①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  相似文献   
5.
王元化 《党建》2010,(4):53-54
一 毛泽东在“五四”早、中期固然赞赏胡适、陈独秀、吴虞、李大钊等,但并不主张废弃传统文化。早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时,他就受到杨昌济的熏陶。1914年他在日记中写道:“仍抄曾文正公日记,欲在一月以内抄完,亦文正一书不完不看他书之意也。”“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1917年,他仍自称“独服曾文正”。  相似文献   
6.
王元化 《各界》2008,(8):86-87
一   我认识胡风是在抗战胜利后.1946年,我和满涛一起去雷米路文安坊看望冯宾符,他对我们说胡风就住在他的隔壁,愿介绍我们认识一下.我们当然很高兴,这是我和胡风先生第一次见面.……  相似文献   
7.
东方电台的开播,是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概而言之,它有三个意义:一是调动了群众的参与;二是贴近人民的生活;三是面向大众社会。象东方电台这样,埋头做了许多有益工作的舆论媒体,是值得赞赏的。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东方台的直播,这是我们广播事业,也可以说是整个新闻事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创举。因为这种直播可以使听众毫无拘束地与主持人交谈,以倾诉他们的各种隐秘、苦恼和愿望,表达他们对生活的见解。这对我们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对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