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1.
读到唐小兵先生的《胡适:伟大先知还是一介书生?》一文,才知今年是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90年代初,我的硕士论文写的是关于胡适的改良政治思想,从这一意义上说,胡适,是我从事学术研究的"第一个对象"、"第一人"。我竟然忘记了"第一人"诞辰120周年纪念,感觉有点惭愧。研究者往往会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因"了解"而趋"同情",我也是如此。初读时,胡适改良思想是被放在正确革命之对立面来看待的,读着读着,便开始同情胡适之改良了。可是,这又与因受教育而对革命持肯定的态度发生冲突。"革命"与"改良",便在一个"半梦半醒"的青年学生思想观念中纠结、斗争起来。求解不得,还写过一封信求教国内胡适研究一专家。专家回信说:这个问题太复杂,  相似文献   
2.
蒋贤斌 《民主》2004,(7):10-11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颁布实施了。6600余字的党内监督条例共有23处出现“民主”一词,并明确提出要“发展党内民主”。“民主”成了条例中的一个突出亮点。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一部党内的监督条例的出台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寻求在中国建立民主的历史。但在民主思想观念中有四个基本问题一直困扰着近代国人,进而影响到中国民主进程。这几个问题是:中国建立民主是为国(群体)之富强还是为人(个体)之解放?在“低”的中国国民中能否建立“高”的民主?民主建设与中国传统的关系问题?全民主义与精英主义?一民主为国还是为人欧洲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与民主体制建立的过程,是先有对个体的人的价值、尊严和个性解放的肯定和强调,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社会契约论和分权理论的构建,然后才有分权、立宪民主政体的建立。显然,民主是为了确保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詹姆斯.R.汤森(Jam es R.Townsend)博士是美国中国学的一位著名学者。他主张要用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来把握和理解当代中国政治,注意当代中国政治的复杂性和紧张性,并强调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只有尽量避免研究者的主观色彩,才能把握中国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5.
蒋贤斌 《南风窗》2008,(7):100-100
近代以降,民主政治便一直是有现代意识的中国人之政治追求。时至今日,民主政治在中国尚有待建设,正是基于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提出政治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政治民主。前人未成之事业我们今天何以能成呢?在理论思想上、经验上,"以史为镜"显然是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是一门求真的学科,但求真却并非容易之事,尤其是人物思想的真。要想真实呈现历史中的人物思想,应该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相当的自觉:一是明确的研究动因,二是设想参与的研究路径,三是多知的研究功夫。张灏先生是海外华人学者中对人物思想研究最着力者之一,成果亦颇丰,本文将主要以张灏先生的研究为例来阐述以上三点。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晚年“托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晚年是否最终还是"托派"的问题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其实,简单地认为陈独秀在出狱后是或不是托派以及与托派"藕断丝连"的观点都是不准确的.陈独秀晚年与托派关系是有一个由保持关系到最终脱离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在1940年3月前,陈独秀仍是托派中人,此后就已脱离了托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