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68篇
工人农民   93篇
世界政治   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5篇
法律   1006篇
中国共产党   263篇
中国政治   785篇
政治理论   337篇
综合类   199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477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2.
文学、艺术的创作应与社会史密切相关.书写城镇故事的叙事称之为"小城叙事".在传统的"小城叙事"中,通过语言讲述乡土伦理的"演叙"占据主流.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小城叙事"中,"演叙"与工业化冲击下所产生的作品中的"消息"杂糅,而且随着城镇化日益锲入工业化,小城叙事的"消息"性质日益凸显.20世纪90年代末与新世纪之交,当代中国城镇的消费化、媒介化与虚拟化日益严重,仪式性的"演叙"传统变得面目全非,呈现魔幻化的叙事凸显.贾樟柯的系列作品是对当代中国城镇变化历程的清晰展示,在他的《三峡好人》中开始出现了人们直面城镇废墟化的存在主义勇气.  相似文献   
3.
4.
5.
6.
伍治良 《河北法学》2003,21(5):84-87
民法学界关于物权行为的讨论并未系统、深入,从事实、规范、价值三维角度分析债权形式主义下 应有物权行为的有限存在空间,且和债权行为一样均可单独引发物权变动,但不存在独立性与无 因性问题,并提出了立法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7.
公司立法理念的选择——以中西法律传统比较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是什么?”这一问题曾被反反复复地提出,又由严肃的思想家们以形形色色、奇特的甚至反论的方式予以回答。〔1〕然而由于中西社会文明、文化传统、历史发展的不同,法的概念似乎难成定论,法律所内涵的精神也各有不同。在中西公司立法中,法律条文更多地或强调国家强制,或彰显私法自治,不同法律理念的选择正是不同法律文化传统的必然产物。一、中国的礼法文化与公司立法中的国家强制(一)追溯中国法律传统中的礼法文化礼主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脉。尽管礼源自古老的祭祀仪式,但是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中,礼成为维系国家秩序的工具。从法的角度说…  相似文献   
8.
洪波 《理论月刊》2006,(6):20-22
世界历史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以来人类历史发展趋向的科学概括,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终其一生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世界历史的前途是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正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在那里,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与历史的双重内涵达到了最后的统一。因此,世界历史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诉讼法学界关于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争论是针对法律事实的认定标准所产生的分歧,但是,争论并没有跳出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形式与实质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而要探究法律事实的形成,必须重新考察诉讼活动的性质,进而实现分析进路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换。法律事实建构论的提出就是这种分析进路转换之后的结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对法律事实建构论的限度保持必要的警醒。  相似文献   
10.
张刚  吴光章 《思想战线》2003,29(6):109-113
祖灵意识是贯穿中国上古文化的一条思想主线,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中国儒道两家思想。道家偏重继承了女性祖灵意识,儒家则承接了男性祖灵意识,前者代表一种柔软无为的精神,后者则表达了刚强进取的情怀。儒道两家是在祖灵意识的发展中逐渐分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