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74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6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是时代的要求。高校应在组织、业务和制度方面加强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稳定、高效和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2.
我国台湾地区法律对证券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有明确规定,且对赔偿数额的规定相当具体.但由于法律规定的某些地方有缺陷,所以,至今为止,真正追究民事责任的案件极少.香港地区则一例也没有.但台湾香港地区的学者对此还是进行了积极探索,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以法院为主导的非诉行政执行制度本身存在许多缺陷,其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应在明确行政强制执行权分配标准的基础上予以完善,即保留现行的法院应申请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形式,将执行裁断权和决定权交由法院行使,执行实施权则回归行政机关,同时,应建立和完善法院的非诉审查程序和行政机关执行法院裁定的程序,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确立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停止执行为原则,不停止执行为例外的体制。  相似文献   
4.
请求权是民事权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自请求权概念产生之日起,对请求权性质的认识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可以归纳为权能说、救济说和债权说三种学说。权能说和救济说分别从请求权的渊源和历史角度定位,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没有触及请求权性质。请求权与债权具有性质上的同一性,属于相对性结构的权利,这是请求权的性质所在。  相似文献   
5.
自由刑变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由刑变革应当坚持下列原则:关注促进罪犯重返社会目标;以维护刑罚公正为前提;以保证社会安全为必需;将监禁刑改革与限制刑创新做一体化考虑.自由刑变革的逻辑是试错的逻辑与文化发展优先的逻辑.  相似文献   
6.
学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风从实质上讲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在学风建设上 ,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 ,表现在理论上是脱离实际 ,思想保守僵化 ,不思进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逐步在党校形成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良好学风。  相似文献   
7.
刘勇  翟洪峰 《理论探讨》2005,1(4):18-21
世界历史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布哈林世界历史理论对帝国主义阶段的时代特征作出了新的判断,提出了社会主义世界革命过程的多样化以及苏联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等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作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布哈林的世界历史理论,对认识全球化条件下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晓蓉  常云峰  邓振华  黄贵琢 《证据科学》2005,12(2):119-122,118
病历是医院最常见的文书之一。在法律上,病历也充当着重要的证据作用。在医疗纠纷中.病历是一把双刃剑,高质量的病历可以是医务人员的保护伞,反之则会是其最大的敌人。但是在医务人员在医疗纠纷中篡改病历的现象并不少见。关于篡改的病历的证据作用以及对相关人员的处理,国内外学者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行人过街特征分析及自我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人是道路交通活动中的弱者,行人事故伤亡约占所有交通事故伤亡人数的20%,而行人过街时的伤亡人数要占其中的50%以上。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行人过街的特征,并提出了诸如合理运用过街注意的转移、推广行人过街手势、采用防护设施等观点,以期对行人过街安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民族生态审美叙事的关键是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交合互动 ,它在正义性原则指导下可保证民族生存与文化具有可持续生存指标 ,一种吸收变革而不丧失认同性活力的能指 ,从而使人与自然及民族间的交往灵活地进行。进而 ,在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等“多重隐喻”的功能交合辐射的过程中 ,人类超越自身而形成把握实在意义的方式与前景 ,最终形成对科技导致的生态危机与民族冲突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