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警务的目的是供给安全的社会秩序。警务社会化是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为提高公安机关安全供给效率的未来警务变革的趋势。非营利组织成为警务社会化的路径之一,不仅顺应了政府治理理念变革的要求,而且可以推进警务社会化的进程;非营利组织成为警务社会化的路径之一,是因为非营利组织具有预防社会犯罪、调节社会纠纷、减少社会矛盾等多方面的社会效用,与警务安全社会秩序供给的目的具有较高的吻合度;非营利组织成为警务社会化的路径之一,是在社会问题增多和警力不足的现实困境中,公安机关创新安全秩序供给方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培训需求分析是公安培训工作的出发点,为各项培训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依据。充分认识培训需求分析技术在民警培训中的关键作用,建立以差距分析为起点的培训需求分析流程,采用灵活、多样的分析方法,依据"三要素模型"确定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成为提高民警培训的准确性和贡献值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公安机关提供法律保障、社会秩序维持和公共服务三种劳务产品,从公共物品属性及供给的角度分析看,公共服务具备准公共物品的特性,可以通过采用自愿供给,即非政府组织供给的方式。非政府组织成为警务社会化主体不仅可以推进警务社会化的进程、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和谐警民关系、缓解警力不足的压力,并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警务工作的实质是为民众供给安全的社会秩序,因此民众对安全供给的满意度是评判警察服务质量优劣的基本标准。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和志愿性等特征,能调和社会纠纷减少社会矛盾、降低民众对警察安全供给的心理期望、提高社会道德以减少社会纠纷和犯罪等,对提升警察服务质量具有独特的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创新社会弱势群体支持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弱势群体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存在,本文从经济利益、生活质量、主观承受能力及社会地位四个维度界定其范围,分析政府-国家体制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局限性,并对NGO在对社会弱势群体社会支持机制的制度创新上所独有的优越性提出一些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警务社会化是新时期有效供给安全社会秩序的科学合理的途径选择。当前我国实行警务社会化很有必要。应当采取多种路径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警察服务职能日益凸显。完善警察服务职能需正确认识警察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视角,剖析作为委托人的民众与作为代理人的警察,两者关系中客观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高、代理人与委托人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并从顺畅警民沟通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建立公众警务监督机制三个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希望对完善警察服务职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