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法律   75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4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前夕,我们选择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就如何加强国家法制建设的建议和意见予以刊发。他们围绕法治这个话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但愿代表们的坦言能够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能够对我国法制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污染防治法》修改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初审后,现正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这一方面是因为水作为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每个环节、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的大问题,确有民主立法、广泛听取各方面利益诉求的必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有的《水污染防治法》还存在着较大的修改空间:如确立"防治水污染,保障水安全"的单一立法宗旨;转换"为城市立法、为工业立法"的思维模式,高度重视农村水污染防治和生活污染防治制度的建立;消除"部门立法、多龙治水"的偏见,建立水事立法的沟通协调机制和流域综合管理通知;改变"事后控制、政府命令"的管理方式,注重"权力—权利"的平衡与扩大公众参与等。  相似文献   
4.
论公民环境权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法作为国家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益以及赋予公民参与环境管理权利的法律,必须有自己的理论基础,这便是环境权理论及立法实践。环境权是在国际社会两度引起高潮的课题,而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成果不多。本文拟从历史与现实两方面探讨环境权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以拓展我国环境法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绿色民法典"制定与环境法学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忠梅 《法学论坛》2003,18(2):107-108
20 0 2年 12月 2 7日至 2 8日 ,中国法学会在北京举行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第三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颁奖典礼。来自全国的法学家们聚集一起 ,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 ,热烈讨论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措施 ,大家纷纷表示要在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开创法学研究的新局面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法治保障。嗣后 ,我刊特邀请新当选的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就新形势下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的创新与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并予以刊发 (排名不分先后 ,纯粹从版面编排考虑 )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开启的第四轮司法体制改革正全面有序地推进,改革进程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我们现在一定要有定力,要有信心,要逐步稳妥地推进。  相似文献   
7.
环境公益诉讼:想说爱你不容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忠梅 《中国审判》2012,(10):21-23
2012年8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民诉法)增加了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将污染环境的行为纳入了公益诉讼的范围。这一规定回应了多年来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吁求,对公益诉讼作出原则性规定,在各方博  相似文献   
8.
当前,各民主党派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与行活动。民主党派成员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世俗化的浪潮中,是否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价值认同,并实现知行统一,是“学与行”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只有广大的民主党派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高度认同,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变成民主党派成员自觉的行动。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通篇贯穿了社会主义科学、民主、法治精神,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根本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郑重宣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态度和政治决心,社会主义法治将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乃至文化生活各个方面发挥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重要的作用,特别强调"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沙尘暴防治看立法理念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忠梅  刘超 《河北法学》2007,25(7):26-30
近年来沙尘暴事件频繁发生、社会危害严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颁布实施的《防沙治沙法》以防沙治沙为目的、被预期能直接应对沙尘暴,但法律治理效果甚微.这需要我们反思环境立法理念.从源头上看,沙尘暴的表现形式为自然灾害,但人类对自然界的严重破坏行为是原因的主要方面.因此相应的立法理念、思路和重点就必须重在对于人的行为进行控制,需要治沙但更为重要的是在立法中引入人地协调的理念.理念的转换带来相应的制度的完善,解决现有的防沙治沙的问题、实现其立法目的,其根本上还要在防沙治沙法中突破原有单项思维模式,引入综合决策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