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康芳民 《理论前沿》2009,(16):37-38
改革开放以来,妇女劳动力已经成为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贡献者。这在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在农业女性化的背景下,农户家庭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妇女受教育程度低。受教育程度与农户收入呈正相关。加大农村妇女人力资本投资,着力培养新型女农民,提高妇女的文化科技经营素质,是保障农户家庭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妇女和男性劳动力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特别是在我国农业女性化趋势仍可能加剧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西部地区以农业为主的背景下,农村妇女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作用的发挥,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培养新型女农民,是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之源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美日汽车贸易战及对我们的启示●康芳民纵观美日经济大战,美日汽车贸易战可谓打得最为持久而且近年来仍为火爆。美日汽车贸易战的主要原因是两国之间汽车贸易收支相差较大。美国对日本汽车贸易逆差,入超(美国对日本汽车进口大于出口)过大,日本对美国汽车贸易顺差(日...  相似文献   
4.
回溯五十多年的执政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经历了从“以国为本”到“以民为本”再到“以人为本”的历史演进和嬗变。这个过程,集中体现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党的执政地位和历史使命,对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工作中心任务及执政方略的清醒认识,亦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为国家、为人民利益执政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出现女性化趋势.近年来,随着农村男性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这一趋势在中西部劳动力转移的大省呈加速之势.由于现阶段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农民脱贫解困、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女性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反贫困思想探析康芳民在中国打响反贫攻坚战、逐步摆脱贫困状态、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伟大进程中,学习和探讨邓小平关于反贫困问题的有关论述,对当前的反贫困实践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对贫困问题的关注,起始于七十年代。1973年他第二次复出抓经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