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进退失据:检视李明博的内外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李明博政府执政以来,韩国国内外政策起初设定的目标几乎全面落空.由于牛肉风波及接蹱而至的全球金融风暴,韩国经济大有陷入第二次金融危机之虞,不仅所谓的"747计划"很可能成为空中楼阁,而且李明博政府目前根本无力在国内达成应对危机所必需的政治共识.对外政策方面,韩美同盟修复与扩展的议程众多却无实质性举措,美国对朝政策的急剧变化更使韩国手足无措;韩中双边关系虽有提升之名却无突破之实,南北关系在朝方的步步紧逼之下更是走到了全面断绝的边缘.深陷内外危机,却处处应对失策,李明博政府的执政能力正经受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浅析世纪之交的石油争夺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析世纪之交的石油争夺战汪伟民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社会已享受了十多年稳定而廉价的石油供应,然而昔日“石油恐慌”的阴影犹在。着眼于下个世纪的能源安全,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制定对外政策时对能源因素,特别是“石油因素”的战略考量正日益增强。世纪之...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同盟的起源、对美战略价值的位差、非对称性的不同特征等层面对美日、美韩两对同盟关系进行了综合的比较分析,认为这两大同盟在性质与功能方面根深蒂固的不均衡性在冷战后并未消减,并将继续对当前朝核危机的解决及今后东北亚的安全机制建设产生潜在的、结构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 0 4年2月1 6—1 9日,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复旦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的“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于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召开。来自全国2 0多个省市及日、韩等周边国家的1 50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着重就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变迁与复兴等问题展开精彩热烈的研讨。由于本次会议与会者甚众,各自研究的领域和专长不一,彼此的思考路径与方法也不尽一致,因此很难以一篇短文涵盖研讨会的所有精要,只能以述评形式摘其要者以纪之,是为纪要。“东亚文化圈”的概念与地域界定学者们在会议一开始就对本次会议的主题“东亚汉…  相似文献
5.
自从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明确提出并断然实施"先发制人"战略以来,有关先发制人合法性的问题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数位学者的观点,首先探讨了先发制人合法性的起源,进而从法理角度分析了这种武力使用形式其合法性通常适用的条件、标准及操作上的困境,最后依据先发制人传统的理论标准对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进行了案例式的实证考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解密的一些档案和资料显示,为了"体面"而迅速地结束越南战争,尼克松政府曾不止一次地威胁使用(战术)核武器,并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和打击目标.然而,由于国内外各种反战力量的钳制、北越顽强的战斗意志以及美苏关系、中美关系的变动,尼克松政府最终只得放弃其疯狂的核选择.  相似文献
7.
朝核六方会谈对韩国的国家利益利害关系重大,韩国的应对策略也最为复杂和微妙。韩国既要顾及短期安全利益与长远民族利益之间的平衡,又要弥合国内政治力量之间的政策分歧,并竭力避免其对北政策与对美政策之间出现零和局面,同时还需兼顾联盟政策及其东北亚地缘战略之间的平衡,因此六方会谈事实上成为韩国实施多重平衡外交的一个重要契机。目前来看,这种复杂的平衡外交方针基本是成功的,然而其最终政策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继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奈格里的《帝国》(Empire)及安德鲁·贝克维奇的《美利坚帝国》(AmericanEmpire)之后,2 0 0 4年5月刚刚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控诉帝国:2 1世纪世界秩序中的全球化及其抵抗》一书,是近年来美国学术界对全球化背景下已现端倪的帝国秩序和新的全球政治范式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又一力作。 该书的两位主编:一位是阿罗诺维茨,他是美国著名的全球化理论专家和资深的左翼政治活动家;另一位主编高特内则是一名活跃的左翼社会活动家。与《帝国》一书严密的逻辑体系及广泛的历史论证有所不同,尽管该书是一本…  相似文献
9.
11月22-23日,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和韩国中央大学国际大学院联合主办的"缓和与合作:东北亚国际关系30年"国际学术会议在复旦大学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0.
文章总结了国际政治几种主要理论范式之争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两大主流范式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并探讨了21世纪国际政治理论范式重建的可能方向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