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在中东地区击杀伊朗军事将领的行动及其反恐政策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的担忧和激烈批评,拉高了对于特朗普政府反恐政策和战略的关注度.事实上,特朗普政府对美国的反恐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新的反恐战略突出了预防性和全面性,并在战略倾向、重点领域和具体政策方面都有新的变化和深化.受其影响,反恐战略正在从全球治理选项逐渐转变为国内治理选项,大国反恐合作的效力进一步降低,国际反恐的合法性和政治基础将遭到削弱.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在反恐中对军事手段的选择性使用以及各种工具性的反恐举措有引发“以暴制暴”的暴力滥用之虞;其减少反恐援助、以高压姿态分摊反恐责任和借反恐之名打压特定国家如伊朗的做法,更使反恐日益偏离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中国的快速崛起和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给中美两国带来战略上的新挑战,如何管理中美关系成为中美双方的一个战略难题。历史上欧洲协调时期的大国协调理路能够为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大国协调机制包括了会议协调的形式、大国克制、非排他性制度安排、均势的设计和协调机制多样化等。大国协调机制包含了利益妥协、现状偏好、信守规则和相互尊重的理念,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协调机制进行对话、协商、讨价还价,并最终达成妥协。当前中国的快速崛起给国际体系带来持续的冲击和反应,而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和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也极大地加重了中国所面对的结构性压力。这种国际局势呼唤中美协调。当今时代的国际政治存在中美协调合作的可能条件,中美在核心安全利益、核心政治利益和战略利益等方面存在协调的有利局面。但也存在阻梗协调合作的"软石头",如何应对和管理中国崛起及其"非现状偏好"诉求,如何在东亚地区实现中美战略磨合,考验着中美两国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在众多国际领域的治理及其影响日益广泛,对联合国的民主问责便成为理论和现实中的一种必然要求.本文从联合国成员内部的民主、成员间民主和全球民主三个层次考察了联合国的民主之内涵.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联合国的民主治理及其治理机制完善的主要变革途径.  相似文献   
4.
全球市民社会与当代国际关系(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对全球市民社会国际政治地位的反思  尽管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已经对国际政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由于全球市民社会还仅仅是初见端倪 ,其组织网络的发展 ,无论是在地域分布上还是活动领域上都还极不均衡。因而 ,对于全球市民社会在当前国际关系中所发挥的各种作用 ,我们还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全球市民社会在国际政治的运作中要真正实现其所宣称的各种价值目标 ,还有待于其自身的不断完善。1.从目前来看 ,全球市民社会对世界政治发展的影响还只是一种趋势 ,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还有赖于能力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当前 ,全球市民社会发挥…  相似文献   
5.
人权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拓  刘贞晔 《国际观察》2005,16(1):40-46
在二战以来的国际人权政治发展中 ,人权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已形成了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一方面 ,人权非政府组织积极地借助联合国来扩大自身的影响 ,并对主权国家施加更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 ,联合国为拓展人权事务在资源、信息和机构运作等方面也积极地倚重人权非政府组织的活动支持。人权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的这种紧密合作 ,导致了人权非政府组织对联合国人权事务和人权机构的渗透、联合国人权机构人事上的交叉任职以及复杂的国际多边人权干预 ,从而形成了包含人权非政府组织、主权国家与联合国在内的复杂三角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细数新世纪以来全球治理所面临的各种危机与挑战,并考察了学界提出的应对大思路:全球深度治理变革、全球法治、全球行政、世界政府与全球公民社会之路径.于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并总结了全球学学科构建的方法论革命——方法论全球主义;以及学科构建的主要路径:跨学科-多学科路径、整体性路径、多范式路径和全球关系研究路径,并综述了全球学学科之可能的知识范畴框架——以全球化与全球问题为逻辑起点,经过众议题研究,达致全球秩序之逻辑终点的学科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政党建设在党的先进性代表、党的组织管理方式、党的领导干部建设和民主集中制的运行机制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在新的时代要应对这些挑战 ,探索党建的新道路 ,就必须顺应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社会发展潮流 ,以全新的思路加快党的理论创新和建设创新 ,这主要包括要加快党的理论建设创新和思想建设创新、加快党的知识化建设步伐、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及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农村发展战略是深 深扎根于中国现实国情基 础上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的根本问题。由于建国后历次“左”的失误,到1978年底,中国广大农村,仍有几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这不能不引起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高度关注。邓小平复出以后,以其高瞻远瞩的目光考察了中国的现实国情,敏锐地抓住了农村问题这一关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重要环节,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提出了中国农村发展的大战略,从而为解决中国农村问题及整个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问题指明了正确…  相似文献   
9.
"中国世纪论"是近年来在西方主流舆论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关于中国崛起的理论认识。其主要观点为:中国在新的21世纪将会持续性地崛起,而美国"单极时代"的终结不可避免;在对中国的崛起怀有忧虑的基础上,劝导中国认同和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为西方如何应对中国崛起并保持对国际秩序的主导地位开药方等。事实上,由于中国崛起的内向性质和维持现状倾向,未来国际秩序的走向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向着更加开放、包容和更加易于融入和参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球市民社会与当代国际关系(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全球市民社会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人们在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危机、克服日益突显的全球化弊端以及探寻冷战后世界新秩序的重建过程中迅速兴起的。自产生之日起 ,其在经济与社会、国际和平与安全及环境人权等国际政治领域的活动和网络密度就不断增强。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广泛活动对于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整体化、民主化、法治化和多中心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 ,它也意味着国际政治中伦理价值的回归。当然 ,目前全球市民社会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还只是一种趋势 ,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在自身能力建设、民主化建设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断完善。此外 ,发展中国家还要大力推动自身社会力量的发展 ,以防止全球市民社会成为西方的意识形态和霸权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