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静外交通常强调建设性和有效的幕后接触,通过和平方式处理和解决国际与地区争议。近年来因其成效显著,安静外交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重视。安静外交在透明度、倾向性、时效性和正式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逻辑关系。安静外交是中国与东盟维持和发展良好合作关系的途径之一。中国与东盟双方具有进行安静外交的传统和经验,但当前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中国与东盟应该持续发展安静外交,为促进和提升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过了一个甲子的历史岁月,仍焕发着强大吸引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特别强调互不干涉内政,体现了国际规范发展的现代性特征,适用于处理各种相同或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普遍意义。中国外交需要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本质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外交任务和战略布局的转型,发展与时俱进的新型国际关系,重视共同协商治理全球性问题,维护和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互利共赢的发展共同体,谨慎处理功能性主权让渡的问题。中国需要不断充实与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与外延,解决其在实际运用中的制约困境,增强其规范国际关系的普适性。为此,中国需要增强大局意识与战略文化,培养正确的义利观,并始终坚持战略创新,积极稳妥地参与解决涉及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等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化是某个国家或民族文化与历史传统长期积淀而成的政治观念方面的综合体系,表现出一个政治系统的基本政治倾向。美欧的政治文化既表现在双方对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认知上,也贯穿于各自的历史进程中。美欧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表现出来的针锋相对的态势,显示出双方迥然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美国的霸权倾向与欧洲的制衡传统产生剧烈的摩擦和碰撞。伊拉克战争既为双方政治文化冲突提供了导火索,也为两者弘扬各自外交理念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4.
军事化的概念既表现为一个国家在某些内政外交等事务上增强军事属性的过程,也体现为军事要素影响国家间关系的作用在增强的过程。军事化与军国主义、安全化和武器化等概念存在着联系,但也具有较大区别,反映出国家为应对安全困境而增强软硬基础设施的态势与趋势,存在着全球性、地区性和国家性3个层次。由于在理论假定和概念阐释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灰色区域,军事化如何以及能否在实践操作中被正确和准确使用会存在较大困难。近年来,中美关于南海军事化问题在概念界定、责任归属、程度强弱与合法性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分歧,并在行动中具有爆发低烈度冲突的风险。从趋势上看,南海军事化问题还存在着主动性与被动性、防御性与进攻性、建设性与破坏性以及适度与过度等方面的争议,体现了相关国家之间在法律和战略上的博弈进程。对此,中国有必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政策和措施,减弱其他方推进南海军事化问题的法律和战略基础,增强在南海地区进行必要建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周士新 《国际展望》2014,(3):149-153
正2014年3月21—22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召开"亚信上海峰会:亚洲安全和发展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泰国、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卡塔尔、塔吉克斯坦、韩国、印度和乌克兰的专家学者围绕亚信(即"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与亚洲新安全观构建、亚洲安全机制、地区经济一体化和亚信成员国经济合作、亚信会议成员国共建"丝绸之路"、加强人文合作,实现民心相通、成立亚信会议智库圆桌会议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达成  相似文献   
6.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简称澜湄合作机制)从提出到形成经历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却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备的合作架构。澜湄合作机制是在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关系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新增长点,反映了各国的外交理念、政策和重点发展方向,以及优化次区域外交环境和架构的愿望,必将促进各国扩大合作的范围、议题和功能。澜湄合作机制符合本地区合作的现有规范,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相互包容和补充,将更趋完善和健全。澜湄合作机制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具体实践,但需要妥善处理与现有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和中国—东盟(10+1)合作框架等合作机制的关系,其他大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之间合作机制的关系以及澜湄合作机制内部各成员国之间在合作议程选择上的差异等,显示出澜湄合作机制的独特优势。澜湄合作机制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将推进命运相连、政治互信、经济共进、社会文化共生的澜湄共同体不断从构想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国家安全在国际、地区以及国家单元三个层次上存在着结构性安全困境。以色列国家安全与国民安全存在着矛盾,并往往受到外部势力的干预。以色列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安全诉求相互冲突。以色列希望通过维持均势、建立战略优势、改善安全环境的现实主义安全政策,并未促使以色列摆脱安全困境的桎梏。对两种博弈模式的分析说明,只有在安全互信的基础上,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建立切实有效的合作安全机制,才是以色列摆脱安全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周边多边主义发展具有强烈的地区性与时代性特点。中国在周边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外交成功得益于其积极参加各种地区多边合作机制。中国在东南亚、东北亚及中亚等地区多边主义机制建构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其地区多边主义和一体化政策的渐进性、现实性与适用性。中国多边主义合作政策迎合了地区政治安全与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符合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发展利益。中国在积极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和预防冲突的过程中,推进了地区多边主义机制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是在东盟国家与其他国家密切接触与合作的地区架构中逐渐形成的,体现了东盟维护自身利益和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倾向。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主要表现于政治安全和经济两大领域,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实际效果。东盟在促进与其对话伙伴合作中具有相对优势,这有助于维护其中心地位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然而,鉴于自身体制机制、实力、能力和政治意志的限度,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仍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挑战,制约着其在地区合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中国支持东盟发挥区域合作中心地位和协调作用,顾及东盟在双方关系中存在的利益关切,期望东盟在促进区域合作中增强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安全外交的界定具有内涵与外延不断演进的历程,反映了中国应对国内安全问题时所承受的外交压力,并因此而采取的因应新安全观治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政策措施。中国安全外交体现了中国综合运用外交手段应对和解决国内外安全问题的新思维,超越了将安全问题与外交手段简单结合的传统思维,满足了当前形势下各国处理全球性安全问题的新要求。中国在全球化时代下对国际和国内安全治理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国家安全、传统安全和联盟安全,增强了对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可持续安全的认识。中国在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议、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地区多边机制中的安全外交具有一致性特征,反映出中国试图促进更为包容、更加有效的地区多边安全机制,消除美国军事同盟体系对地区安全形势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国安全外交也处于快速演进过程中,效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随着中国提出并逐渐充实和完善亚洲新安全观,中国安全外交也将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