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21年,世界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内部张力持续增加,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国际安全秩序受到考验和冲击,国际安全中不稳定因素增加、不确定风险上升。美国强化对霸权的护持,在努力维系原有同盟体系的同时,开始搭建新的安全架构,导致大国竞争继续升温,也使国际安全合作空间进一步收紧。地缘博弈在一些地区引发紧张和冲突,潜藏着较大的失控危险,也孕育着新的分化组合。国际安全治理存在诸多缺失,原有的秩序出现松动和失效,新的规范又难以确立。总的来说,国际关系不断进化的趋势没有改变,全球范围内对推进合作、强化协调的需求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一种“边缘震荡”的新现象,发展中国家维护经济安全的难度明显增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陷入了某种恶性循环,并成为国际经济体系周期性调节的减震阀。发展中国家经济脆弱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控制资本积累过程的能力,而国际经济体系的惯性制约更强化了对这些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发展中国家经济未来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体制的创新,而且也取决于在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同时保持内部经济结构的自我协调。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要充分考虑诸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避免过于简单的线性思维,以求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全球武装冲突的特点及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尽管国际形势整体趋向缓和,国际合作也不断扩展和加强,但武装冲突仍然是人类社会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并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冲突频率增加,冲突主体增多,中小规模冲突占据主导地位,并更加集中分布在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地区和地缘政治的"破碎地带",多数冲突的动因与政权、民族或宗教因素有密切关联,带有分离主义或反恐色彩的武装冲突明显增多,冲突的根源复杂而深远.全球武装冲突表现出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既是世界政治内在逻辑的具体体现,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世界政治的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寻找基本逻辑和内在动力,而且要将其放在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和筹划。变革的中国面对变化着的世界,如何通过自身进步和推动与其他国家积极的战略互动,打破传统权力政治的束缚,避免成为国际体系变迁过程中矛盾集中的焦点,破解大国崛起困境,必将是一个曲折而艰难的进程。中国的大战略选择既要为这一进程提供安全保障,也要在这个进程中得以实现和检验。  相似文献   
5.
2007年,国际战略形势总体稳定,一些国际热点问题出现积极变化,大国战略互动更复杂、更活跃,中国外交浮现出新难题、新挑战。2008年国际战略形势将继续深度调整,某些热点地区和国家依然难以脱离乱局,但国际战略稳定的大势不会有根本变化,中国外交则在传统的地缘政治、军事和外交领域面对重大麻烦"多样化增生"的新形势。鉴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于2007年12月6日举办"2008年国际战略形势前瞻"研讨会,特别邀请20多位专家学者在回顾2007年国际战略形势的基础上,对2008年国际战略形势进行前瞻性分析。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期有助于读者更准确地把握国际战略形势走向。  相似文献   
6.
2006年,国际格局调整加快,世界热点问题升温,大国协调进一步展开,中国外交硕果累累。2007年,世界将进入深度调整,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局部紧张可能加剧,尤其是伊朗核问题有可能升级,中国外交则在面对新机遇的同时有可能遭遇更复杂的挑战。鉴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于2007年1月6日举办“2007年国际大势前瞻”研讨会,特别邀请30多位京内外专家学者在总结、回顾2006年国际形势的基础上,着重对2007年国际形势及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期有助于读者更准确把握国际形势走向。  相似文献   
7.
从国家与国际体系及其结构关系的角度,可以将国家战略能力区分为要素型战略能力和结构型战略能力两种类型.国家的结构型战略能力主要由其在国际体系结构中的位置和态势所决定.维护新世纪的国家安全,中国不仅需要大力增强自身在经济、军事等各领域的要素型战略能力,也需要注重国际体系所产生的结构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全球性安全机制的演变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作为全球性安全机制的出现及其实践,是国际社会为适应新的安全需要而进行的非常积极而有效的努力。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的更替,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和无形约束。现实需要联合国以更为宽泛的安全理念为基础构建全球共识,有效发挥全球性安全机制的作用。要有效应对21世纪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更离不开联合国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呼唤着联合国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世界变局属于结构之变和性质之变,而不是简单的周期循环,只有从国际体系及其演变的视角,才能更系统深入地解析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国际体系已经进入超载状态,现有的秩序规范和制度安排已不能为世界和平和繁荣提供有效必要的保障.国际体系的构成要素自身在演化和转型,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影响要素参与到国际进程之中,这诸多要素错综交织共同发挥作用,从而使得国际关系变得空前复杂,不确定性趋向增强,系统效应越来越显著表现出来.比起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以来发生的国际重大事变,当前变局虽然不一定带来直观的剧烈震荡,但是其内涵更为深刻,影响也将更为持久而广泛.霸权兴替已经成为过时而失效的原则,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推进更为有效的全球治理,构建广泛参与以及包容开放的多边制度框架及秩序,为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安全提供必要保障,进而实现国家之间的共同进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身就构成世界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迅速变化的世界也需要中国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底起于突尼斯、2011年以来迅速扩散的北非、中东动荡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其发生的根源、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对中国的启示及中国的应对也是目前我国政界、学界集中探讨的热点问题。当前中东变局的深层根源是什么?骨牌效应会扩散到哪里?会不会改变中东政治力量对比甚至重塑中东战略格局?会不会影响全球战略态势?中东变局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与战略影响如何?中国从中东变局的发生根源及其影响中可得到些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1年3月10日举办了题为当前北非、中东变局及其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