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基础与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通过TPP和TTIP在欧洲与东亚打造出全新的扩大版"经济北约",提高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准入门槛。中国则推出"一带一路"的区域发展计划,以实现欧亚经济融合的目标。但由于"一带一路"的推行,面临恐怖主义与海盗袭击等地区安全的威胁,具有潜在的战略弱点。2014年9月,习近平提议建立"中蒙俄经济走廊",将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倡议的"草原丝绸之路"进行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一个整体,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起点,不仅能够"稳疆兴疆"、改善民生、调整国内经济结构、维护周边地区稳定,同时,对于推动"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推动欧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具有重大作用。2014年11月11日,习总书记倡议启动亚太自贸区一体化建设,决定出资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倡议可能会推动新亚太世纪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日共作为一个反对党,一直保持活跃状态,将政党政治体制内的议会斗争和体制外的社会大众运动有效地结合起来,扩大自己的力量与影响,从而有力地影响了自民党的统治。日共凭借合法地位和权力,在日本政党政治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作为经济强国的日本已经不再满足于“经济大国政治小国”的地位,历届内阁开始要求与经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政治大国地位。日本政府在寻求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过程中,主要选择了以军事领域作为突破口,以成为军事大国带动政治大国目标的实现。具体体现在强化日美同盟、建立和完善有事法制、保持自主、高效的自卫力量与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二战结束至今,日朝之间仍未建立外交关系,因此,两国又被称作“近而远的国家”。目前,战争赔偿问题、日本人绑架问题、导弹发射及出售问题已成为日朝恢复邦交关系的一些障碍因素。尤其是朝核问题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影响日朝关系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场合深刻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标志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为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意义,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五位学者以笔谈方式,分别讨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理论创新以及对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和"大国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思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巴殿君  王胜男 《东北亚论坛》2019,28(3):10-27,127
进入21世纪,一些发达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开始盛行,导致贸易摩擦不断、经济发展失序、政治对立丛生、安全问题频发等全球化困境与全球治理的失衡。全球化挫折与全球治理困境正在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了中国的全球化认识观与全球治理观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区域主义发展实践的考察,结合国际体系、国家安全、同盟逻辑与相互依存等国际关系基本变量,分析国际体系的变化如何塑造东亚各国区域政策,如何影响东亚各国做出更符合本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区域现实主义”选择.从区域主义的性质、特征入手,将排他性、竞争性和包容性作为考察视角,多视角总结当今东亚多元区域主义发展的潜在逻辑与规律,解释为何东亚各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的区域主义战略.总体而言,东亚地区包容性区域主义与排他性区域主义、竞争性区域主义相互交织重叠.其中,排他性区域主义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但伴随东亚经济联系的加深,追随美国的盟友也表现出某种形式的区域现实主义特征.未来的东亚区域机制的构建,必须基于区域现实主义理念,坚持区域内安全合作与经济合作并行,反对排他性区域主义的干扰,推动包容性区域主义与竞争性区域主义的广泛融合.  相似文献   
8.
地区治理在满足和增进东北亚地区共同利益方面具有广泛的需求与动力.东北亚能否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地区治理问题上达成共识,必须要以经济合作的效应来定.多边合作模式将是东北亚地区治理的主要模式.东北亚地区治理可以从短期、中期与长期三个阶段推进.未来的东北亚可以在政治、安全领域进行合作,而且这种合作可以进一步深化至制度层面.为此应当推动中日韩三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各国的"产官学"全方位合作机制的形成,推动设立区域内政治、商务与安全论坛.  相似文献   
9.
区域制度化合作的程度反映区域一体化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各国经济、社会、政治诸多层面的合作状况和合作远景。后冷战时代,国际格局的变化为区域性制度化合作创造了发展的空间。国际组织和制度、跨国公司等一些新兴行为体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些行为体对于区域制度化合作发挥了先行的效用。同时,东北亚区域制度化合作存在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干预,区域制度化合作本身制度遵守与网络形成等方面的障碍。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将为这一地区制度化合作前景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0.
梳理目前学术界关于国际文化的研究情况,厘清国际文化的内涵,分析其理论来源,介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国际文化研究中存在的三点不足,并对如何进行国际文化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