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的内外战略呈现很强的变革性特征,特别是随着《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国防战略报告》等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美国大战略的转向开始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为了更详尽地理解美国大战略沿革的内在逻辑,文章在对大战略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冷战后迄今这一较长历史周期内美国大战略的演变特征和原因进行了"立体"分析。通过对冷战后历任美国总统所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解读和对美国战略实践的考察,发现美国大战略的演变呈现三大特征:具体战略目标的设定由非传统安全向传统安全转变,对威胁的界定出现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变化,以及在具体战略实践过程中的"威胁导向型"特点。美国大战略出现变革的首要动力是国际权力格局的持续变迁,而美国国内政治的具体环境和在任总统本人的个性特征也对这一变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际关系学者普遍将美国GDP全球占比作为衡量美国经济霸权的指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项指标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很多学者将这种现象解读为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美国经济霸权是否在逐渐衰落?对于美国衰落的观点,反对者认为,在全球化时代美国GDP占比已不能作为衡量其经济霸权的指标.然而,既有研究在"美国GDP全球占比"问题上仍然缺乏深入分析,对美国经济霸权的界定也模糊不清,无法对二者的关系做出明确的判断,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美国GDP全球占比与美国经济霸权的关系.通过使用时间序列分析的定量方法,文章对1970~2018年美国GDP全球占比及美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等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美国国内制造业向海外转移是美国GDP全球占比下降的显著原因.同时,根据对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发展情况的分析,美国制造业外移促进了美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和繁荣,使美国经济影响力渗透到全球市场.虽然美国制造业外移导致美国GDP全球占比下降,但1970~2018年美国GDP全球占比的下降并不能说明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相反,随着美国制造业的海外扩张,美国经济霸权却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二战以来,尽管美国历任总统都强调自己对外战略与其前任的不同,但美国对外战略总体而言却有着很强的延续性.从特朗普竞选期间发表的言论所反映出的美国对外战略调整,显然与以往历任美国总统对外战略的调整有着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特朗普这些言论与美国二战以来的外交理念和基本战略目标是相悖的.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视角看,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相对收益的减少与所付出成本的增加,促使特朗普试图对美国对外战略进行较大调整,甚至发生转向.美国相对收益的减少主要表现在进出口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两个方面,而全球化带来的安全威胁以及身份认同危机则增加了美国所付出的成本.  相似文献   
4.
中国崛起与东亚权力格局的变动和秩序变迁一直以来是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崛起带动东亚权力格局的变迁,东亚格局的变迁又促使东亚秩序的变革.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文首先讨论了中国崛起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的内涵和定义,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事实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作为一个体系大国的崛起被夸大,其崛起的进程才刚刚开始,且只是经济的部分崛起.本文对当前和未来近20年的东亚权力格局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东亚已经浮现出中美两极格局,且未来20年内仍将朝着这一格局继续演变.在东亚两极格局已成现实的情况下,秩序变迁势在必行.中美是东亚地区秩序构建的关键力量,东亚秩序的未来将直接取决于中美在此问题上的战略互动,“一快一慢,双头领导”是本文提出的东亚秩序变迁的方向和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决策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文章拟从小集团思维理论视角,分析美国发动此次战争的原因。小布什领导下的"战争内阁"主导了此次决策的整个过程。决策具备引发小集团思维的前置因素:小布什领导的"战争内阁"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小布什个人体现出一种命令式的领导方式,情报部门之间缺乏相互信任、沟通和协调,小集团成员具有相似的从政经历,以及受到"9.11"恐怖袭击的冲击。决策的小集团思维表现突出,影响明显。小布什领导下的"战争内阁"对萨达姆政府存在着独裁政权等刻板印象,认为伊拉克在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与基地组织结合,将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安全。他们忽略负面的反馈信息,施压于内阁中持异议的成员,有意识地去寻找能够对伊动武的情报信息,把已确定的行动方案作为唯一正确、合理的方案,缺乏对潜在风险的细致评估权衡。小布什政府对伊战争决策明显受到了小集团思维这种非理性心理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美国单极格局和制度化合作是冷战后国际秩序的显著特征.通过观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际体系内行为体的互动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秩序的转型方向.受疫情影响,全球化进程和地区合作受阻,进一步加剧国内政治与国际体系的反向联动.同时,疫情凸显美国体系领导力缺失,大国制度博弈愈演愈烈,既有体系结构的不稳定性提升,冲击现行国际秩序.整体而言,国际秩序未发生本质改变,权力结构的"去中心化"进一步持续、制度安排中功能性合作与新制度建立加速推进.后疫情时代,全球化和国际合作将在重组整合中波动前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积极推动多边主义进程和"一带一路"倡议应对国际体系无序状态的同时,以国内发展作为应对秩序转型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田光强  韩召颖 《东南亚》2013,(2):95-101
巴基斯坦在中国外交中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巴关系离不开中国巴基斯坦研究者的智力支持。本文分三个阶段概述了中国巴基斯坦研究的成果与不足。中国的巴基斯坦研究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加深了对巴基斯坦各个领域的了解。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研究深度以及广度仍需加强,研究力量比较薄弱。笔者建议学界加强对巴基斯坦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以改变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片面地以研究美欧目等发达国家为主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韩召颖 《美国研究》2007,21(2):129-143
冷战结束后,以美苏对抗为突出特点的两极世界已经成为历史,有人预言多极时代即将来临。然而,十多年过去了,人们所期望的多极世界并没有出现,取代冷战时期两极世界的是以美国霸权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美国的这种主导地位到底能持续多久?美国是否会像均势理论所预测的那样,有可能会  相似文献   
9.
对外政策分析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这一领域产生了众多的理论流派,其中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多元启发理论是近年来西方对外政策分析学界一种非常流行的理论。它结合了理性选择理论和认知理论的优点,将二者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来分析一国的对外政策。本文对近年来多元启发理论的发展进行了介绍,试图概括出该理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主要内容与分析框架,并对它进行简单的评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掌控高科技优势的美日等西方大国认为自身既得利益遭遇挑战,美国和日本以安全同盟为基础,加强双方科技合作,试图发展成为技术联盟,遏制中国科技进步。具体路径包括,构建双多边技术合作机制、拉拢经济上高度依赖美日的国家纳入其技术遏制体系、加强国内技术创新、强化两国科技政策协同等。未来,美日将坚持把科技议题政治化与安全化,采取更严苛的技术封锁手段阻挠中国在全球技术产业链地位提升,这势必对中国的发展造成影响。面对美日力推技术联盟的行为,中国也应认识到美日对技术合作目标和行动的差异,扩大与美日以科技为驱动的共同利益,削弱美日组建技术联盟的意向,推动与欧盟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合作,避免陷入技术封锁的被动局面。另外,中国应通过多重途径向美日涉华科技政策施加影响,同时致力于促进国内高尖端技术自主研发,以应对美日科技联盟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