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52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法律手段是作为经济运行综合机制中的要素之一而发生作用的,这就有必要弄清法律手段在综合机制中的地位,以便使我们能够恰当地估价法律手段的机制作用,增强优化适用的自觉意识。综合机制的确切内容是: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体,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从这一内容中我们大体可以推断出三种各自地位的基本格局:即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处于同一序列,都是运行机制的主要手段;行政手段只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一种必要补充。但是,这种简单的推断还不足以完整地说明法律手段的地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到  相似文献   
2.
论民商法价值取向的异同及其对我国民商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万一 《法学论坛》2003,18(6):12-21
民法和商法作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其区分依据除了要考虑法律的调整对象之外,立法价值取向的差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民法的最高价值取向是公平,立法上采取的是公平优先原则;而商法的最高价值取向则是效益,立法上采取的是效益优先原则。正确认识民法和商法在价值取向上的不同,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司取得自有股份的行为通常会涉及到公司自身、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多重利益。我国现行公司法中对这一制度的规定相当薄弱,在一定制度上影响到公司制度作用的发挥。我国未来公司法中的公司取得自有股份制度应在范围、资金来源、取得方式等方面进行修正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论国家所有权在物权法中的特殊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作为特殊类型的民事主体主要存在于物权法律关系中.国家作为所有权主体无论就其客体范围,还是就其行权方式都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所有人.国家所有权制度的设计必须体现与时俱进的思想,根据社会经济的实际需要和具体国情进行改革和调整.未来的国家所有权在立法上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是:首先,立法理念上应树立国家所有权的存在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私人所有权的观念.其次,应准确划定国家所有人和国有财产的实际使用人之间对国有财产处理的具体权限范围.再次,应明确国家所有权行使的基本要求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实现国有财产的保值和增值.最后,应强化国家所有权的保护措施,充实国家所有权的保护手段,有条件地赋予检察机关、工会和职工对侵害国有财产行为的起诉权.  相似文献   
5.
6.
5月19日至5月21日,长歌当哭,时间见证一个民族的哀伤。自"5·12"灾难发生的那刻起,汶川时间便以血泪生死来凝记,国人心情亦因大痛大悲而淤积。三天哀悼,  相似文献   
7.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法制建设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转换经济模式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相适应,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法律观念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种思想观念上的变革还远远赶不上经济生活本身的发展速度,别特是当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将我国的经济性质定义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后。这种旧的法律意识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现象愈益突出,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法律观,已成为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政治与法律》一九八六年第二期刊登了谭玲同志的《所有权含义之我见》一文(以下简称谭文),读后颇受启发。但对其中将收益权与受益权加以区分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谭文认为,“收益权是指所有人收取占有物所产生的孳息的权利”,而受益权则“是指所有人基于所有物而获得的利益”。二者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受益权的“得到不是基于所有物产生的孳息,而是根据对物占有的事实而受益”。这些观点实难令人信服。根据《法学辞典》的解释,收益权系指“收取物所产生的果实或利益的权利。”(见《法学辞典》第294页)即是说收益本身不但包括孳息的收取,而且也包括其它利益的获取,受益只是收益权的实现形式之一。就  相似文献   
9.
万一  牛爱民 《前线》2010,(Z2):59-59
<正>龙潭幸福家园3号楼居户反映楼下一层火锅店在证照不齐情况下对外营业,且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居住在永外安乐林路的褚姓刑满释放人员因各种原因尚未落户,希望儿子能就近入学……在新东城区信访办公室文件桌上,厚厚的几沓信访代理记录上写着4000多件居民的难解事。2007年以来,原崇文区推行"以  相似文献   
10.
财产权制度的存在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坤  赵万一 《现代法学》2004,26(5):133-141
民族性、目的性和当代性是民法制度设计的根基,财产权观念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法律确认,同时也是一种伦理升华和哲学判断。财产权制度的产生与流变既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结果,而且也有其赖以存在的充分的哲学依据,财产权制度的设计和改革必须以效益观念为指导。作者认为伦理基础是财产权制度民族性的体现,哲学基础决定了财产权制度设计的目的,而经济基础则是财产权制度时代性的必然要求。通过对财产权制度存在基础的综合分析,力图在前人已取得的丰硕成果上,重新观察财产和财产权这样一个开放的权利体系,对其做出正本清源的概括和梳理,以期对我国民法典和物权法的制定提供一种带有基础性的研究基点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