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马克思说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对利益机制的冲突分析 ,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一般社会关系及法律关系采用的一种基本方法。行政执法 ,作为一项社会控制工程 ,既规范保障行政权力的运作 ,又控制约束行政权力的行使 ,其最终目的是保障特定的利益。行政执法主体在执法活动中 ,由于外在和内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其应有的利益观 ,内部发生“细胞”恶化或产生“蜕变” ,外部受到“冲击”或发生“冲突” ,最终导致利益观的“变异”———把握驱动行政执法中客观存在的执法者利益观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我们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检察政治工作中,是指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以检察机制和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和谐宽松的机关氛围为保障,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融干警思想、工作、学习为一体,强调一切为了干警、尊重干警、关心干警和塑造干警,以保障各项检察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效率作为近代经济学的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随着社会经济化的深入发展,效益极大化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则,而法律同社会经济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法律已无法回避接受经济功利规则的支配和影响,法学理论固守古罗马文化遗产和理性观念而孤芳自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经济分析法学把效率(效益)原则作为研究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核心,其代表人物波斯纳指出,“从最近的法律经济研究中获得的一个最重要的发现是,法本身——它的规范、程序和  相似文献   
4.
危险、风险的刑事抗制——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荣  卢希起 《理论前沿》2006,482(17):25-26
当前,各种形式的犯罪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全造成威胁。我们正面临“风险社会”的挑战。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完善刑法以抗制犯罪风险:(1)引入保安处分;(2)分离羁押体系;(3)严密刑事法网。  相似文献   
5.
检察权运作的状况是改进检察工作的基础。文章从司法领域和社会领域两个方面出发,对检察权运作的状况进行了描述,并从实证和文化传统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对保障检察权的理性运作,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对检察制度改革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在司法实践中,针对犯罪日趋隐蔽化,智能化,复杂及多变的特点,公安、检察机关也开始效仿西方国家,采取“设置全套”、“卧底”等诱惑侦查手段,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案件的突破,这种趋势呈扩大化,使立法、司法者不得不予以理性思考,那么,诱惑侦查是怎样的侦查手段呢?本文试图从诱惑侦查的性质、诱惑侦查适用范围及效力,及在我国如何规制诱惑侦查这三方面作一个探讨,以期能对司法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机制的创新,是实现检察业务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形式。①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对这一问题关注较早,在2009年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于2009年9月出台了《二分院涉检信访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规定》。2010年我们结合中央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8.
研究检察工作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当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二者相统一是执法的技术性方面成熟和完善的标志,也是不同法系的共同目标。法律效果是社会效果的基础和“底线正义”,社会效果是法律效果的目标和价值追求。检察工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实践路径包括:转变司法观念,提高职业操守;拓展具体制度的适用空间;民事检察工作中抗诉的软化与再审检察建议的使用;加强对行政申诉的检察监督,从源头上减少涉法涉诉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行刑法和刑法理论中,共同犯罪关系,基本上是一个“点”,即把各共同犯罪人与团伙其他人之间的共同犯罪关系的起止时间等同于该犯罪团伙的起止时间,在此基础上,静态地、或者说是笼统地判断各共同犯罪人的责任主次、大小。然而,事实往往不是如此。在犯罪团伙的形成到解体、整体共同犯罪关系的成立到消解之间,往往有人加入、有人退出;有的人主观恶意逐渐强化,也有人不断减弱,甚至幡然悔悟;有的人为达于既遂不断推进犯罪实行,也有人停止实施,甚至为达于中止犯而努力。简言之,共同犯罪关系是一个时空区间,一个动态过程。不以动态的眼光来…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