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法律   36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社会、国家与法——从法的视角思考国家回归社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与国家在经历了曲折的合一与分离的往返运动之后 ,国家最终要溶于社会之中而实现向社会的回归。本文讨论了在具有长期专制主义传统的中国 ,法在促进国家不断回归社会中的作用 ,指出法是国家回归社会的桥梁 ,法必须也能够成为制约国家、特别是政府 (行政 )权力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权力的制约 ,使国家权力逐渐向社会回归 ,最终实现国家溶于社会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3.
里昂·彼得拉任斯基(Lew J.Petrazycki,1867-1931),法学理论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出生于威特伯斯克(Vitebsk)地区的波兰贵族家庭.他先后在圣彼得堡、海德堡、柏林、巴黎和伦敦的大学研习法律,并获得基辅大学罗马法硕士学位和圣彼得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他是一位高产的学者.在圣彼得堡的20年间(1897-1917),他出版了数本著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学、国际私法、民法、心理学以及道德、法律和国家之间关系.其中,<法和道德研究导言>(1905)和<与道德理论相关的法和国家的理论>(1907),被波士顿大学的巴波教授州(Hugh W.Bobb)节选组合成<法与道德>(英文版)出版.而离开圣彼得堡以后,特别是在波兰任教期间,他也极富研究成果,但是很少有出版的,大多观点只能够从他学生的笔记中找到.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法学是西方二次大战后兴起的、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的资产阶级法学流派。所谓存在主义哲学,是帝国主义时期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对于人的“存在”的危机感的产物。它的基本倾向是主观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它所研究的对象是抽象的的非超阶级的人的价值。存在主义者声称,人生没有目的和意义,人的存在是偶然的和荒谬的。这种哲学反映出帝国主义时期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原始社会的组织结构、商品生产与交换和习惯权利及义务等都与法的产生有密切关系。现代西方人类学根据考古的新发现,提出了一些新的实证材料和理论观点,本文参考这些资料,对恩格斯关于法的起源的论述作了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7.
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发出关于"法治思维"的倡导,把改革开放以来法制(治)建设成就在精神层面上予以升华,是治国理政的人治思维向法治思维转换的重大历史性标志。解析"自然(理性)主义"、"分析实证主义"、"社会实证主义"等几个现代主流法治思维模式,及总结中国社会实践的经验,对于深入全面理解和把握法治思维不可或缺。法治思维的结构,包括法治认知的前提要素、恪守现行法律的核心要素、定位"民间规范"的补充要素。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见诸法律实践的媒介与途径,它以是否需要和可能借助法律手段解决特定事件或案件为前提。法治方式运用中应严格贯彻实体法律和遵循正当程序,并尊重道德及"民间规范",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法治思维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主要是:其一为辩证法,从发展、联系、矛盾、全面的视角进行法律考量;其二为形式逻辑方法,符合排他性的法律理由、必然性的法律三段论、融贯性的系列法律决断的要求。法治思维是两种方法紧密结合的整体思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古代“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理念为背景,较为系统地阐释了该理念的内涵及它发生、发展和形成的途程。着重点在于探讨同该理念紧密相关的前贤们在以民为本与富民教民、法治与治国、德治与法治、为政与治吏诸关系上的经典论述,以揭示这些文化遗产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与法治建设的镜鉴和继承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法哲学解读“以人为本”四人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旺洪(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非常高兴在这个“五一”长假期间有幸请到了我国四位著名的法学家,他们是——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法学院院长李龙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吕世伦教授;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教授。今天,四位著名法学家共同给我们开设一个四人谈,主题是“‘以人为本’的法哲学解读”。下面请四位专家用现代法哲学的理念和方法来解读“以人为本”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
法律·秩序·美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秩序与和谐既是法律基本的属性和价值 ,又是古典美的基本特征 ,所以 ,法律也有其秩序之美。周朝的礼法是这个方面的一个突出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