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智库建设和研究提出了新视野、新境界、新课题。公安智库建设秉持时代责任,担当改革使命,必须找准角色站位,增强大局观念,丰富知识涵养,强化理论品格,展开历史眼光,乘势发展,应时作为。公安智库研究恪守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上观公安发展战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迈进法治体系,是法治进路的内在规律,是法治国家的历史必然,是法治中国的现实任务。宪法至尊、民主政治、立法科学、法律权威、保障人权、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构成法治体系的核心要素。推进法治体系,必须系统把握法律规范与多元社会规则、权力与权利、权利与义务、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衡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婚姻家庭法的宏观定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新中国婚姻家庭法经由以1950年《婚姻法》为标志的初创、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停滞、以1980年《婚姻法》为标志的恢复和发展,至90年代逐渐形成了以《婚姻法》为主干、以《收养法》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为配套、以其他部门法相关规范和各个不同效力层次...  相似文献   
4.
一、如何理解依法治国 从抽象的角度来理解,依法治国是指通过法律来治理社会和国家,实现法律的全面统治。社会和国家是法律在统治,而不是人在统治。 从法学理论的角度来理解,依法治国是指依靠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合理地配置权利、权力、义务和责任的法来制约国家权力,规范社会主体的活动,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管理各项社会事务,从而形成公正、高效、公平、稳定的社会秩序。它的直接要求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5.
依法行政作为一项制度和政府原则,标志着“人治政府”时代的结束,代表着近代法治政府的开始。历练数百年,我国正在加快形成科学完备的制度和便捷高效的运作体系。依法行政就是法治行政、行政法治和行政依法。其基本内涵和实质要求就是: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实施行政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律规范和限制范围内,严格依法进行。在根本意义上,依法行政的内涵就是要求政府守法,要求行政行为、行政活动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环节都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而不由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决定。在现实意义上,法律是政府各部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据以开展…  相似文献   
6.
曹诗权 《中国司法》2004,(10):36-39
一、关于律师的法律界定和社会地位的把握在表述律师的性质和地位中,有多种说法,但都有失偏颇。其中,“律师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界定为国家公职身份,已成为历史;律师是“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只是反映出中国法律职业者的共同属性,而非律师个性;律师是“中介人”、“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7.
中国遗产税法前瞻曹诗权,刘闻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确立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公民私有财产量无论在个体形式上,还是在整体规模上,都将有较大的增长,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收益不受侵犯,国家必须制定相应法规以引导和调控。基于此,制定遗产税法,...  相似文献   
8.
恋爱婚约期间的财产往来,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久袭未衰,在现实生活中亦是相因成习,表现出一种普遍、广众的社会性群体效应。但是,如何对这类财产移转给予定性以及如何处理由此引起的财产纠纷,却仍然是说不清道不明见多不怪的历史“悬案”和道德与法律难以超越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9.
认真解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领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深刻内涵,可以从中提炼出有关公证工作的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全局性、统揽性、普适性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公证工作积极融入,找准切人点,把握结合点,彰显服务性的功能和作用;二是包容性、涵盖性、关联性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公证工作积极参与,主动介入,释放主体性价值和效能;三是针对性、直接性、约束性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公证工作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加以落实,展示专属性、职责性的地位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论地役权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诗权  张鹏 《现代法学》2000,22(4):54-57
目前国内学者将地役权适用范围界定为不动产利用之调和。但笔者在对罗马法以及各国立法实证考察的基础上认为 ,地役权适用范围绝不仅限于此 ,而可依当事人的目的调整各种物之利用形式 ,并提出若干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