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共存的时代,如何使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发展成为发达的社会主义,是现实社会主义面临的重要课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邓小平站在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高度,从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视角、时间视域和空间视野阐明了社会主义发展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邓磊 《理论月刊》2002,(10):54-55
独立董事制度产生于“一元制”的公司治理模式,只是作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方案,而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适用于所有的公司治理模式。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存在制度背景上的“先天不足”,因此,在我国并不适宜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当务之急是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完善监事会制度,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现代公民意识的相关知识和场域理论,来尝试阐释大学生政治认同观与高校公民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结构,确立爱党、爱国家、爱民族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意识教育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公民教育建立在对执政党、国家、民族进行认知的三位一体的思想结构上,这三者之间存在特定的竞争性和同构性关系,以此为基础形成大学生政治认同观的生成场域,习性化为大学生群体的正确政治认同观。  相似文献   
5.
整体性缺失是制约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发挥的根本原因,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为指导,进行整体建构,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邓磊 《科学社会主义》2007,1(6):128-13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平等的劳动权是按劳分配公平性的要求、按劳分配应注重社会保障等思想是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中蕴涵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闪光思想。这些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确保劳动力充分就业、必须全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治国理政探索实践,构建了"中国之治"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中国之治"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由价值体系、制度体系和保障体系三部分构成,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价值体系是国家治理的逻辑起点,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的运行规则,党的领导、组织保障、权力监督的保障体系是国家治理的实现条件,三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彰显出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性。"中国之治"的国家治理体系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开放的体系,它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实践的检验而完善,与时俱进是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城市提供的优质环境及制度支持是早期大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地方政府参与大学章程制定也是早期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依托成熟的市民社会环境,遵循契约治理模式,通过具有法律效力和可操作性的章程与条例来规范大学与社会的权责关系,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秩序,是地方政府参与大学章程制定的旨归。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探求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从剖析资本主义出发,提出了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国家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邓小平认为,人民团结是国家和谐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相适应是国家和谐的核心,社会稳定是国家和谐的标志。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阶层出现分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剧;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使得现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已经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要实现国家和谐,必须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调整利益关系,保证人民大众的利益,让改革开放的成果人民共享,实现人民团结;必须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之与现实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必须正确划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提升化解不稳定因素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