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对看似完全对立的价值范畴“法则公平”与“权利等差”实际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的。“法则公平”是在“权利等差”的总价值观下同一阶级的平等;也是在“权利等差”的现实条件下,劳动人民的义务履行和惩罚的平等;更是在“权利等差”的总原则下,司法操作上的变通平等。本文结合中庸作为一种行动取向,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了“法则公平”与“权利等差”在春秋战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互融与协调。  相似文献   
2.
荀子"隆礼重法"的中道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庸作为方法论及道德论的角度对荀子“隆礼重法”的法律思想作了阐释,并结合荀子对中庸的追求简评了中道对现代法治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法律理念和载体对立的潜在表现法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宏观上看,不同的地域结构,各异的历史法律环境,悬殊的认识能力,特殊的物质生产条件和迥异的民族性格等,都会造成不同的法律区域在不同的时间产生很大的差别。整个人类的法律在不同的法系,在不同的国度,甚至不同的地区,在价  相似文献   
4.
论乡村法律信仰的缺失及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民对国家法律缺乏信仰,直接影响到法治建设的成败。通过田野调查发现,法律在乡民生活中未获得现实生命力,法外行政与司法权滥用抑制了法律信仰的形成。培植乡民对法律的需要,从体制上根治司法腐败,加大对乡村的法律服务供给,实为乡村社会建构法治秩序之前提。  相似文献   
5.
人民调解作为我国尤其是乡土社会中行之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经过了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继续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人民调解员队伍.但是与对人民调解制度的研究不断深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人民调解员特别是是对乡土社会的人民调解员的研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试图通过对湖北乡村社会进行的个案调查,对乡土社会中的人民调解员的地位、作用、工作环境等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揭示乡土社会中人民调解员的特殊性,并对乡土社会人民调解员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哲学传统“和而不同”便折射了这一客观现实。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基本上都局限于汉民族的范围。近年来,学者(尤其是少数民族学者)热烈地讨论着大传统与小传统关系的话题,似表达了愈来愈强烈的超越与扩展其研究视域之要求。石朝江、石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 ,以“礼法合流”、“以礼统法”为特征 ,经历了“礼法对峙”———“礼法合流”———“以礼统法”之漫长的文化流变。本文试图从展示中国法律思想特色之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入手 ,揭示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及其思想传统 ,从而为现代法治及其思想体系的建立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同样,普法工作的重难点也在农村。本文首先从普法者的角度简要分析了法律在农村难以普及的原因,接着采取逆向思维方式,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从法律实效、法律成本、社会保障、宣传教育等几方面重点分析了“如何才能让农民接受法律”,得出了“普法原本不孤独”,需要立法、司法、行政及民间组织和民间活动等多个环节的共同努力、改进和创新的结论,以期对农村普法工作有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庸”是中国文化价值体系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突出地位,但在法律文化领域内对“中庸”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对先秦法家韩非法术势统一论的法治理想、法治的模式、法治方法以及法的稳定和改革相结合等方面的具体分析,揭示韩非法治理论的中庸特色,从新的视角来探析“中庸”。  相似文献   
10.
孔子提出“中庸”概念是对前代辩证思维的总结和发展。在社会秩序观中,“中庸”要求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赋予其中以道德价值,使社会秩序道德化。相应地,社会秩序的维系也转化为社会个体的道德实践,在具体方法上则以教化为手段,积极预防犯罪,以刑罚作为社会秩序的最后防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