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124篇
中国共产党   262篇
中国政治   258篇
政治理论   74篇
综合类   1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黑龙江省这个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中,牡丹江市因其地块小、体量小、份额少,在农业发展中处于相对劣势。然而正是这个"八山半水分半田"、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仅占黑龙江省4%的"农业小市",却创造了40年农民持续增收、15年农民收入领跑全省的佳绩,成为"小农业、大作为、高收入"的样板。探索总结牡丹江市促农增收的历程和经验,既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回顾总结,也有益于为龙江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全  相似文献   
2.
宣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沟通技术。在政权组织内部的沟通中,宣讲旨在使党员和各级干部领会中央精神,增强其思想和行动自觉,使各地方更好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在政权组织与社会力量的沟通中,宣讲旨在通过理论掌握群众,凝聚社会共识,使社会力量成为治国理政的积极性力量。宣讲机制在增强话语权、营造仪式感和塑造认同感三个方面发挥了书面传播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周期性、巡回式和多层次的宣讲活动中,宣讲机制增强了国家话语权,确保宣讲受众能够真实准确地理解上级精神。宣讲机制营造了特定的仪式氛围,提升了传播效果。宣讲机制阐释党的纲领和路线与受众利益的契合性,对以往成就和未来前景的宣讲进一步增强了受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在政治信息的传播和内化等方面,宣讲机制的表现力、感染力具有书面传播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岳国军  葸国贤 《共产党人》2021,(1):F0004-F0004
近年来,宁夏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持续推动以"规划引颌、农房改造、收入倍增,基础配套、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服务提升,文明创建"等"八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可喜变化。  相似文献   
4.
5.
一、如何认识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要求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虽然说过“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但法治的治国方略并未进入过中国古代统治者的视野。在近代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探索中,中国才逐步认识到法治对国家强盛与人民幸福的重要性。但法治的实施必须要依靠稳定的政治环境、科学的法律体系、公正的司法体制以及良好的道德秩序。应该说,中国真正开始现代法治建设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从法治建设的历史脉络分析来看,我们党每个历史时期所提倡的法治主张,不仅客观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时态变化,而且也是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对法治的需求不断变化出发的。从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不仅是词语的变化,而且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内涵的变化,是我们党面临执政形势的变化,遵循法治建设的自身规律,回应民众对法治的需求,反映了法治建设的内在本质要求,符合我国法治发展的自身逻辑性,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根据权力分立与制衡的基本原理,检察官制度的创立旨在防止法官的滥权误断,并控制警察活动的合法性,据此,职司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也被称为法律的守护人。尽管如此,基于同样的原理和司法现实,检察官在行使不起诉权的过程中也存在滥权误断的可能,所以,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也需要被监督、被制约。相较于内部的监督机制,诉讼化的制约机制更为有效,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制度正是以此为理论根据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任务、新目标、新特点和新思路。新时代背景下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优势,需要从理论基础、阶级立场、奋斗目标、制度形式几个方面入手。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也面临新的任务和要求,执政党重点要做到"两坚持、五建设",民主党派重点要提升五个方面参政议政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扶贫攻坚任务的持续推进,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多、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等因素,再加上民族地区社会组织数量有限、规模较小,社会组织参与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还面临诸多特殊困难。本文主要基于SWOT模型,分析社会组织参与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试图就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参与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优势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治理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情境、不同层次的实践中具有不同的解释。尽管中西方对治理概念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但事实上,各种治理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治理意味着政府功能和角色的重新界定,意味着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协调和良性互动。中国语境中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国家(政府)主导下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共治良性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将行政执法权限和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如基层治理主体法律地位不明、执法权限不清等困境。因此,必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明确治理主体职责,统一落实执法规范;建立长效机制,健全跨部门协作治理体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执法监督,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升综合行政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