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0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广辉  向金芳 《唯实》2010,(8):31-35
乡镇公推直选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制度之间不相衔接;参选资格的规定不尽合理;候选人推荐确定方式不够科学;改革创新动力不足;党内权力结构不相协调;公推直选的结果缺乏尊重。破解这些难题需要领导公推直选改革机构的独立化;坚持公推直选发展方向的制度化;实现公推直选竞争的规范化;党管干部限度和边界的清晰化。  相似文献   
2.
政治合法性逻辑起点的政治信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显得尤其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对处于急剧变革中的中国社会来说,政治信任很容易受到干扰和动摇。因此,追寻政治不信任的产生根源,考察政治信任的逻辑结构,应该把根本制度和机制剥离开来,消除把政治信任置于机制之上的误区;应该把制度功能和角色功能区分开来,消除把政治信任置于角色功能之上的误区;应该把整体的政权、政府同具体的政府部门区分开来,将政治信任的基础构筑在对整体的政权和政府的评估上,防止政治信任在具体单位和部门的失误中流失。  相似文献   
3.
有效性作为合法性的外在逻辑,在政党主导现代化的进程中已成为最重要的合法性资源。执政有效性的内涵在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语境下包括价值、组织、制度、过程、结果五个层面。执政有效性的立体构建需要做到:执政党自主化、执政基础自治化、执政党整合功能完备化、执政文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有效性作为各国执政党汲取合法性的重要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内在的困境:经济发展自身导致合法性资源的流失,经济体制改革引起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利益分化不断瓦解着绩效合法性的基础,现代化进程中严重的腐败影响了人们对执政党政绩合法性的认同,效率优先的发展战略带来的社会公平失衡导致执政权威的下降。超越这一困境,需要将合法性基础建构在制度之上;提高现有政治参与体制对"输入性"和"自主性"功能的敏感程度;执政党在国家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需要强化对程序正义的重视;党在制定政策时应体现和贯彻正义的差别原则。  相似文献   
5.
张广辉 《党政论坛》2009,(23):22-2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合法性考验始终存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相似文献   
7.
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上,党内权力运行的制度设计长期围绕委员会制和首长负责制,不断丰富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两种权力运行模式在规范权力民主运行的制度使命下内在的叠加、融合,演绎出具有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普遍规律的民主建设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8.
专注于提升意识形态合法性,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执政后建构政治合法性的共同战略选择。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这一选择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建构起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但单纯的意识形态合法性无法支撑工人阶级政党执政的整个合法性基础,而且极易陷入“意识形态合法性困境”。超越意识形态合法性困境的关键,在于加强体现政治共同体价值共识的政治制度体系的建设,从政治结构的合法性中导出政党执政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委员会制和首长负责制作为权力民主运行的制度载体,是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经过长期演绎而确立起来的。然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由于对两者的本质、功能、属性及运用逻辑认识不清,容易发生机理错位。矫正两者的错位要在决策中推行票决制,在执行中完善问责制。  相似文献   
10.
有效性作为政党永恒追求的主题,是政党执政内在逻辑规律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需要具有世界视野,但视点一定是中国的,因此,回顾中国共产党执政有效性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党正是在遵循政党执政一般规律的同时,不断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