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8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陶亮  王兴玲 《中国减灾》2012,(13):52-5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云计算技术在各行业的快速应用,推动了行业的信息化进程。笔者认为,云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和应用服务模型,建立在传统的虚拟化、分布式计算、web服务等多种技术的基础上,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存储、网络、数据、软件、应用服务等多种资源进行整合,按照内网或外网用户的需求提供不同层次和级别的存储服务、计算服务和应用服务等,用户不必受所在地域和软硬件的限制,通过各种云终端设备透明地访问云服务。  相似文献   
2.
“环境减灾卫星”应用系统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减灾小卫星星座)A、B两颗卫星通过一箭双星的方式.于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卫星进入预定太阳同步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A星搭载2台宽覆盖CCD相机、1台超光谱成像仪:B星搭载2台宽覆盖CCD相机、1台红外相机等有效载荷.设计寿命大于3年。两颗卫星协同工作.可实现至少2天一次对同一个地区进行重复观测.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云计算技术在各行业的快速应用,推动了行业的信息化进程。笔者认为,云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和应用服务模型,建立在传统的虚拟化、分布式计算、web服务等多种技术的基础上,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存储、网络、数据、软件、应用服务等多种资源进行整合,按照内网或外网用户的需求提供不同层次和级别的存储服务、计算服务和应用服务等,  相似文献   
4.
“3S”技术与“数字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自然灾害一直是高悬在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对灾害形成的认识,人类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古代人类面对自然灾害,认为是上苍的惩罚,顶礼膜拜以求消灾;也曾付出极大努力以图抗灾避祸,但成效甚微。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纵然自然灾害是自然现象,但也不乏社会性原因。如果说在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年代,自然灾害具有鲜明的自然性和不可抗御性,那么在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极大发展的今天,灾害则强烈表现为人为性和一定程度上的可防御性,而这种灾害防御能力与20世纪出现的一…  相似文献   
5.
王兴玲 《中国减灾》2004,(11):44-46
空间技术在灾害预警、监测、辅助决策、评估和重建等管理过程中具有空间上的广域性和时间上的动态性等优点,是其他常规技术无法比拟的。综合利用遥感卫星数据,实现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灾害监测,快速的灾害应急响应、进行准确的灾害评估使我国民政减灾工作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卫星遥感技术是获取洪涝灾害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洪水灾害是突发性事件,具有突然性强、危害性大、持续时间短等特征。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洪水灾害,必须迅速准确地了解水情、水势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地对洪水调控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6.
环境减灾A、B两颗光学星(以下简称A、B星)于2008年9月6日一箭双星成功发射,目前已超过3年的设计寿命并在轨延寿运行。A、B星在轨呈180°相位组网运行,分别搭载有两台多光谱CCD相机,星下点分辨率30米,拼接幅宽大于720千米,通过严格的视场匹配可在48小时内对中国境内及周边地区实现无缝覆盖观测,或对全球任意地点(极点除外)实现一  相似文献   
7.
环境减灾A、B两颗光学星(以下简称A、B星)于2008年9月6日一箭双星成功发射,目前已超过3年的设计寿命并在轨延寿运行。A、B星在轨呈180。相位组网运行,分别搭载有两台多光谱CCD相机,星下点分辨率30米,拼接幅宽大于720千米,通过严格的视场匹配可在48d,时内对中国境内及周边地区实现无缝覆盖观测,或对全球任意地点(极点除外)实现一次观测,具有很强的数据获取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技术在灾害预警和减灾救灾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展现了它巨大的应用潜力。在过去的20年,10多个国家和组织成功地把各种地观测卫星送入太空,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