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蕾 《学理论》2012,(32):47-48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它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当今社会对于道德观概念的解读,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和对世界所处关系的系统认识和看法,它作为精神力量广泛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的形而上学道德观进行了批判,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对于当今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有着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就业权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蕾 《求实》2007,(10):64-67
弱势群体是基于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而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就业权是弱势群体作为我国公民应当享有的基本人权。在目前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对弱势群体的就业歧视现象,严重影响到其就业权的实现,甚至危及这些人群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通过法律制度保障弱势群体就业权的实现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培育西部民族地区积极的社会政治心理,就要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高广大民众对政党、政府和政治领袖的认同度,以及对现行政策的政治认知水平,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奠定最坚实的社会政治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失业群体问题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蕾 《新长征》2008,(3):30-31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势头的日趋平缓和后单位社会的来临,国有企业下岗失业群体的走势已经达到了峰值。但当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为这些下岗工人的出路找到一副灵丹妙药的时候,另一批大规模的失业群体又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们是二三十岁,在初中、高中甚至更低学历毕业或肄业后加入失业行列,被社会学家称为“新失业群体”。他们既是中国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兴群体,同时义是当代诸多社会问题产生和表现的根源和载体。  相似文献   
5.
模块化是一种产业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可以更好地抵御各种风险,提高产业组织的竞争力。江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具有丰富的资源等基础条件,空间集聚度较高,区域产业协作能力较强,符合模块化条件要求。其模块化进程中可以分两阶段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产业剥离与整合、产业深层次分工与专业化及完善服务网络等方面来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就业促进法》首次明确了就业援助制度,规定了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的方法和途径,但是当前我国就业援助法律制度仍然不尽完善。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现状下,我们必须构建统一完整的就业援助法律体系,有效发挥就业援助法律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等方面的作用,从而使就业困难人员的平等权、劳动权得以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利益重组、资源重新配置,导致社会阶层分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贫富分化不断加剧。贫富差距的扩大既有合理因素,又有非合理因素。调节收入差距,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兼顾效率和公平;二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保障水平;三要消除体制障碍,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增加农民收入;四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市场竞争的平等性;五要依法整治非法收入。  相似文献   
8.
论夫妻忠实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夫妻忠实义务"作为一条倡导性条款订入新婚姻法中,在总则中予以体现,反映了主流民意和法学界的共识。在实践中违背夫妻忠实义务的行为有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通奸以及卖淫嫖娼行为;为了制止侵害方的违法行为,并对其予以惩罚,以体现法律的公正,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害方有权向实施侵害的配偶一方提起停止侵害之诉,有权向第三者提起停止妨碍之诉和侵权损害赔偿之诉。  相似文献   
9.
10.
黄蕾 《行政与法》2010,(9):108-110
《劳动合同法》首次明确了在合同订立阶段劳动者的知情权和用人单位的如实告知义务。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的知情权仍然受到用人单位的侵犯。因此,保护他们的知情权,对于改变劳动力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促进劳动就业权的实现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高校毕业生应通过《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的学习,增强自我维权意识,通过社会和法律救济手段切实保护他们在就业中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