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8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9篇
综合类   5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打掉了一批黑社会性质组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徐某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是涉黑大案,该案办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很有代表性,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3.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发案数量明显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深入所导致的社会矛盾多发、积累和激化造成的。依靠群众化解矛盾是"枫桥经验"最基本的经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对预防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盗抢犯罪是最为常见的侵财犯罪,也是对人民群众人身及财产安全影响最广泛的犯罪。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我们防控盗抢犯罪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路径,有助于提升盗抢犯罪防控的效率。然而当前运用大数据技术防控盗抢等犯罪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升大数据技术在盗抢犯罪防控中的作用,既是大数据时代犯罪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犯罪防控的主力军——公安机关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警察执法权益保障问题是当前社会舆论、理论探讨及执法实践中均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警察执法权益是警察执法权威及职责履行的基础,警察执法权益能否得到切实保障对于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发挥及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实践中侵害警察执法权益行为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当前侵害警察执法权益事件频发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完善警察执法权益保障机制需注重营造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的氛围,完善警察执法权益的立法保障,严惩侵害警察执法权益的行为,强化执法为民的思想教育,整合内设维权机构,推进"大部制"、"大警种"改革,改善一线执法执勤的装备,强化警务技能的教育训练等。  相似文献   
6.
权威不足是长期以来困扰警察执法行为效率的重要因素。造成警察执法行为权威不足有社会思想意识方面重视不够的因素,有腐败等对党和政府及警察形象的负面影响因素,也有法律保障不力因素及街路面警力匮乏因素等。提升警察执法行为的权威,应加大反腐力度,重建党和政府形象;修改、完善法律规范,提高执法警察行为的法律保障力度;增加街面和路面警力,提高公安机关社会面上的震慑力等。  相似文献   
7.
街面犯罪是一种对人民群众人身及财产安全影响较大的多发性犯罪,也是一个城市社会治安状况的风向标、晴雨表。侵财犯罪是最主要的街面犯罪形式。从宁波市北仑区的情况来看,街面侵财犯罪发案率较高,街面盗窃"三车"案件多发,公共场所侵财犯罪较为集中。预防控制街面侵财犯罪,需要不断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并通过机构改革和勤务机制改革切实推进警力下沉,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提高街面见警率和对街面侵财犯罪的震慑力;同时要实现公共安全防范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8.
论社区警务与犯罪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警务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历史时期内我国警务建设及警学研究的重点。实施社区警务是增进警民联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决策,实施社区警务的终极目的就是控制犯罪。正确处理好社区警务与犯罪控制之间的关系,是促进社区警务在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老年(龄)化是生产力不断进步,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年(龄)化社会后,老年(龄)化速度大大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在快速老年(龄)化过程中产生了包括老年犯罪在内的诸多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浙江省老年(龄)化实际及老年(龄)化过程中老年人犯罪发展变化实际,阐述两者间关系,提出遏制老年(龄)化进程中老年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流动人口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及比重均呈上升态势,以侵财型为主,但违法犯罪的种类、领域有多元化趋势,违法犯罪主体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绝大多数,暴力性突出,地域化特点显著,动机多样化,侵害对象以流动人口为主等特点。预防流动人口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应正确评估流动人口地位、作用,逐步健全预防治理流动人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体系,以《流动人口管理法》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法治轨道,增加流动人口与流入地居民间的亲合感,减少流动人口青少年因受歧视而形成的对立、仇视情绪,开放教育资源,预防流动人口青少年因就学、就业困难而诱发违法犯罪,实施农民工最低工资限制,开展法律援助,减少流动人口青少年合法权益受侵害后产生的报复性违法犯罪,建立问题流动人口青少年帮教、挽救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