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寄托”是中国古代审美理论中一个颇为重要的审美范畴,过去一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它虽直接出自于常州词派的提倡,但却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古代的诗论、词论、书论及画论中皆含有寄托的主张,常州词派的贡献就在于把它改造为审美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审美范畴,并详尽论证了寄托范畴内部的微观结构及其外部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 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知觉活动、想象活动和情感活动,或者说在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必定包含着直觉活动和情感活动的成份。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又不能等同于单纯的知觉和想象的直觉活动和单纯的情感活动。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对生活现象的内部联系和对生活现象的包括审美价值在内的价值结构,进行思考和作出评价。在欣赏过程中,也需要对作品的生活内  相似文献   
3.
一在西方近代的各种美学流派中,经验主义的美学是一个重要的流派。在西方近代经验主义的美学家的座次中,休谟(1711—1776)应当占踞重要的一席。休谟一生没有撰写过美学方面的长篇巨制,他的美学思想散见于《人性论》、《论怀疑派》和《论趣味的标准》等专著和论文中。休谟没有去建构包罗万象的美学理论系统,他着重探讨的主要是以下两个美学界普遍关心的理论问题:一、美的根源在哪里,美的本性是什么?二、在肯定审美趣味的个人差异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一 古往今来的中外美学家构想出多种多样的审视美学问题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石建立了林林总总的美学理论大厦。有些美学家立足于“物性论”的方位,认为“美”是事物的属性,或者“美”是事物的典型性。有些美学家关注“人本论”的方位,倡导对人的审美实践进行历史的、社会学的或文化学的诠释。另一些美学家从“心理学”的方位起步,强调运用心理实验、精神分析等方法,或者透过“应感”、“神思”、“妙悟”以及“移情”、“表现”等心理活动,窥测审美体验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当前国内外的有关思维研究中,对思维的界说或者以偏概全,或者模糊不清,存在着一些错误因袭的理论定势,缺乏学科理论之间的交流沟通。作者认为,对思维的界说应该能适用于人类各种类型的思维,并能够与人类的其它意识—心理活动相区别。文章力图从思维结构的角度来把握思维,找出思维活动的三要素,从而给了思维一个构成性界说:思维活动是运用符号系统、遵循一定运作程序,从不同领域去发现和构造秩序和规范的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文化的构成和哲学的构成,以及沟通比较哲学和比较文化学提出了一种理论构想。认为通过这种“双向”的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将不同民族的哲学和文化贯穿起来思考,或者通过文化去探究其哲学理论和哲学思维的价值取向;或者透过哲学去考察凝结或沉淀在其中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内涵的不同特点。比较哲学和比较文化学的相互贯通,无疑为各自的研究领域拓展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事象、关系、过程--兼论"物"、"心"和"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仲牧 《思想战线》2001,27(5):1-12
"事象"包括各种实物、现象和事件,"事象"是有形象、可观察感知的.事象世界有众多关系网络,事象和关系网络均处在动态过程中.事象、关系、过程是三个基础性的哲学范畴,事象理论、关系理论和过程理论是研究哲学问题的三个重要的理论前提和审视方位.由此出发,重新考察"物"、"心"和"人"三个古老的观念,分析传统哲学对三者作出的实体主义解释和本体论预设.进而指出,所谓物、心、人不过是事象中的三个"相",关系网络中的三个"极",动态过程中的三个"态".  相似文献   
8.
赵仲牧 《思想战线》2000,26(5):101-105
以明代四大奇书传说中提到的"马”为切入点,采用民俗学的方法,重点分析民间传说中的"马”话语,研究这个话语所传达的华北民间文化的认同意识.在亚太地区,如在东亚、东北亚和南亚,"马”词汇里还包裹着一层层的其他文化含义,如农耕民俗、马背民俗、阶层等级、佛教信仰、动物民俗等,这些民间风俗和民间信仰,在亚太各国的文化交流史上,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近年正在引起亚洲民俗学者的重视.而在我国明代四大奇书的传说中,早已表现出了这样诸多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时间观念的解析及中西方传统时间观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仲牧 《思想战线》2002,28(5):77-88
时间哲学是中西方哲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 ,我们选择以时间观念为支点去探讨时间哲学中的某些理论问题 ,可以为时间观念中的时间流程制定几套分类模式 ,其中之一是将时间三分为物理时间、人文时间和心理时间。不同的国家、民族、对时间观念的理解各有异同 ,认真梳理中西方传统的时间观 ,从不同侧面分析其间的差异 ,可以看到两种各具特色的时间观 ,特别是能看到中国传统哲学中时间观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审美理论在思维特点上是体悟型的,这种体悟型思维与西方的思辨—分析型思维显然有别。其特点主要为:(1)思维对象的过程性或历时性;(2)审视方位的内向性或内视性;(3)思维形式的有象性或具体性;(4)思维内容的可体验性或可感受性;(5)思维构成因素的多样性;(6)思维程序的非程式化。本文还论述了中国古代的审美理论及禅宗的宗教哲学理论对体悟型思维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