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税改之后,乡村水利体制经历了市场化取向的改革。然而,在国家逐渐退出的同时,农民却无法实现供水区域内的大范围合作。为了提高取水时的排他性,农户使用小型水泵以实现从水库到农田的精确对接,而距离水库较远的农户不得不毁田挖堰或者在田边打井。在这种格局下,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但是,这些资金无法找到一个有效的承接载体。最后的结果是,农民私人投资的小型堰塘和机井获得大量补助,而公共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依然破旧如故。我们的建议是,通过改革农业用水机制来改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效果。  相似文献   
2.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与模范先锋作用。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不少地方在实践过程中都进行了党建扶贫的探索,而"百富带百贫"的党建扶贫实践就是其中的创新探索。该党建扶贫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富裕党员的帮扶作用,而且还将扶贫工作嵌入村庄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结构当中,扶贫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党建扶贫关键在于以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对接合理有效的扶贫行动与资源,形成扶贫的社会合力。同时,扶贫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新时期的党建扶贫也应该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女性为主的农村留守人口现实状况使得以就业为目标的村镇工厂扶贫在客观上具备了性别化特征。在遵循家庭内传统性别分工的基础上,村镇工厂的产业属性、务工门槛、就业灵活性和就业距离等特征很好地衔接了农村贫困女性通过务工实现增收的现实需求,但村镇工厂面临的多方面困境使得其在推动女性反贫困方面需要处理潜在危机。充分吸收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具有明确性别意识的反贫困政策、统筹协调的发展机制、多层次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及公共服务和劳动保护的改善是主要的政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桥村用水方式的历史转变使得我们清楚地看到,农村基层组织逐步地退出了乡村水利的供给、组织与协调工作,与此同时也呈现出村庄水利日益严重的危机。要解决这个困境不仅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更亟须我们在水利建设和维护中使集体强力回归,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我们在以往的水利建设中对水利的社会组织基础是有所忽略的,而这正是今后水利建设中必须加强的。王桥村基层组织的现状不能适应乡村水利发展需求,要找回水利中的集体,加强农村的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在基层工作中的全面指导和领导,此外还要恢复村民小组长,同时加强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5.
乡村债务对乡村治理的多重负面影响已经在学界形成了一种共识,而在找寻债务.艺解路径的过程中,全国的大多数地方都显得力不从心。公安县伏村债务化解的工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债务化解的地方经验,更让我们透过村庄的债务化解工作看到了乡村秩序的重塑和乡村治理得以有效表达的重要机制。债务化解工作不仅消除了村庄发展难以承受的沉重包袱,更在这个过程中锻造了村民相对平衡的权力与义务关系,增强了村民对村庄未来发展的预期,重新树立了村干部的权威,并最终达到了相对善治的治理局面。抛开具体的手段和途径,伏村债务化解工作所传达的乡村治理理念和思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光棍问题的讨论要么集中在宏观的经济和社会层面,要么集中在光棍个人的心理和身体特征上,对光棍的研究缺乏区域比较的视野,更没有对光棍生成原因或是归因类型的深入分析。建立于村庄个案对比基础上的光棍问题研究,可以让我们看到光棍成因的复杂性及其类型的层次性,而地域比较的视野则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光棍问题,如可以看到光棍形成的阶段性因素和特殊的地域因素。如此,我们也就扩宽了光棍研究的口径,也深入了对该主题的研究,并有利于认识光棍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农村青年闪婚现象是农村婚恋研究领域新近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本文主要从文化角度探讨农村闪婚现象的产生及其快速发展。对婚姻礼仪与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农村婚姻原有的文化意涵逐渐远去,这就是本文所称的文化流离。农村闪婚的出现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无力的表现,更是现代性观念冲击农村青年婚姻观念的客观结果。农村传统文化的流离与解体是农村青年闪婚的内在原因,而农村婚姻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则构成了消解传统文化进而推动闪婚出现的重要外因。  相似文献   
8.
在林权改革的过程中,林地拍卖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村委会获得村庄公共项目和服务的资金来源。村民对这样一种集体资源的处理方式是极其不满的,但是村里却没有人因为此事而上访或是跟村干部翻脸。在调查中发现,在林地拍卖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制定了一套形式上公正、透明的林地拍卖程序,这套程序让村民的不满无形中消解了。村民在起点上就认同了程序设计,所以村民不会对程序本身产生什么质疑。林地拍卖要更好地使更多的村民受益,就要在程序设计的起点上关注大多数的村民,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村民与政府在林地拍卖中的双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