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规模与结构优化是近年来学术界与实践领域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借助于经济学领域关于政府规模与结构优化的概念体系,而没有形成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的概念体系,由此导致关于政府规模与结构优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出现某些偏颇.从公共管理的角度上说,我们认为,政府规模就是政府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活动范围以及政府行为对个体或组织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政府规模结构是指政府规模的组织构成、内容构成以及组织-内容匹配性构成.因此,政府规模与结构应该从政府活动、行为及其社会影响三个维度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3.
公共问题的性质与特征,是理解和认识公共问题、建构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西蒙和瑞特尔分别提出了"结构不良性"和"奇异性"的概念来概括公共问题的性质与特征.然而,两种概括都存在严重的历史局限性.识别和标识公共问题的性质与特征,与人们用来结构化问题的认知格局互为因果.因此,识别与标识公共问题的性质与特征必须坚持正确的策略原则.当代公共问题具有"适应性复杂性"或"有机复杂性"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市场:通向民主富强的新界碑杨冠琼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科学论断,在我国通向民主富强的道路上,立下...  相似文献   
5.
危机性事件的特征、类别与政府危机管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冠琼 《新视野》2003,(6):44-46
为了有效地管理危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从理论上说明:一是危机性事件的特征、危机性事件的生成机制;二是危机性事件的类别;三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涵义。本文指出,危机性事件具有结构不良、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三个特征;突变是危机性事件生成的基本方式;危机性事件主要可分为政治性、社会性、宏观经济性、生产性和自然性五种类别;在界定了政府危机管理概念的同时,提出了政府危机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相似文献   
6.
杨冠琼 《新视野》2006,(5):47-49
政府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一种充满不确定性的新的探索。如何检验政府的一种改革是否为创新,是政府管理创新成败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可供检验政府管理改革是否为创新的如下准则:帕累托准则、补偿原则、激励相容性准则、时间一致性准则以及最大化最小值准则,并论述了各个准则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波普尔与库恩的“理论范式演进理论”和古巴(Gula)的理论构成中的三种主要变量以及理论的模式变量,对公共管理的三种主要理论(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的方法论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这三种理论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在面临不同的问题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但这三种理论的方法论是完全相同的:本体论上的确定性;认识论上的线性决定性:知识主张上的近似于直接的“对反性”;以及理论演变或扩展过程中模式变量选取的“对反性”或并列性。这是典型的还原主义的方法论。由于还原主义的方法论与当代公共管理的现实状态相冲突。因此,以这种方法论构建的理论必然面临危机。为了建构有效分析和理解公共管理现实性质的理论,必须改变公共管理理论建构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杨冠琼 《新视野》2005,(4):41-43
运用波普尔与库恩的“理论范式演进理论”和古巴的理论构成的三种主要变量,以及理论的模式变量,对公共管理的三种主要理论(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的方法论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这三种理论的方法论是完全相同的:本体论上的确定性;认识论上的线性决定性;知识主张上的近似于直接的“对反性”;以及理论演变或扩展过程中模式变量选取的“对反性”或并列性。这是典型的还原主义的方法论。由于还原主义的方法论与当代公共管理的现实状态相冲突,因此,以这种方法论构建的理论必然面临危机。为了建构有效分析和理解公共管理本体性质的理论,必须改变公共管理理论建构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与发展失衡主要源于由晋升锦标赛这一制度安排所引发的一系列制度与机制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强大的、内在的自我实施性(self—enforcing)因而具有不受冲击的内在稳定性(robustness)。  相似文献   
10.
政府层级结构优化是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与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科层结构是一种有效率的组织结构;当政府运行于其中的环境不再是相对稳定而是非线性变化时,科层结构必然面临功能失调问题:即使任何一个基层官员在传递和加总信息过程中是完全无偏的,科层组织本身在传递和加总信息过程中也必然导致信息扭曲,进而导致目标转换问题;层级结构越多,信息扭曲越严重,目标转换问题也越严重.科层组织的这一性质对于优化政府层级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层组织并不是公共治理的一种中性工具;解决组织目标置换问题必须改变组织层级结构;政府层级设计必须权衡各种不同有偏性之间的关系,形成有利于或偏向于创新的科层结构;应尽一切可能减少层级结构,从而降低科层组织在信息传递与加总中的有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