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受到外来入侵物种的侵害比较严重的国家,都先后建立了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各种技术准则,并进行了相应的立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于外来入侵物种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其主要缺陷如下:第一,缺乏一部防范外来入侵物种的专门性法律;第二,对于外来入侵物种的分类存在缺陷;第三,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因此,应在坚持风险预防原则的正确指导下,制定消除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应急措施和长期措施及恢复本土生物多样性的法律规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湿地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何正确地利用湿地,并促进湿地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课题。同时,湿地的立法和进一步完善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必须通过法律的力量来保护湿地的利用,减少对湿地的破坏,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与生态在和谐中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越来越引起我国政府的重视。中国作为发展利用转基因技术及其产物的大国,不仅有义务去保护转基因生物安全,而且也有必要为转基因生物安全利益负责。目前,中国虽然制定了一些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法规,但是就整体而言,这些法规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需要。参考和借鉴国际和国外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建立与时俱进而又适合中国国情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对于维护中国的政治与经济稳定,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侵害环境公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环境公益诉讼是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维护社会公益的重要途径,而在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中却没有确立这一制度,很多环境损害问题无法得到法律救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碳汇林业的法制保障——从森林保险法律制度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先  常宏 《法制与社会》2010,(34):139-140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低碳生活的理念被推上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时代舞台的主要角色,低碳经济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得加速器,更是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盘。所以如何保障碳汇林的林木种植面积?如何保障碳汇林周期性的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借鉴森林保险这一很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林业发展的自身特点,总结出一套具有可行性的运作方法,使森林保险得以法制化的层面上加以约束,最终形成低碳经济的良性运转模式。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盲目的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水土保持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水土保持问题是环境问题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我国现行的水土保持法律是199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虽然在保持水土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水土保持法的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  相似文献   
7.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曾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90年代以来,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老工业基地的开放和结构调整的伐相对滞后,成为当前体制矛盾和结构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本文从法律的角度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8.
浅谈建构我国湿地资源保护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被誉为“自然之肾”。湿地的价值和功能是独特的、多样的。我国的湿地面积大、分布广、种类多 ,但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及问题业已把湿地资源保护法的建构提到了日程。湿地资源保护立法不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断 ,更是国内外湿地资源形势和我国湿地资源法律生活的必然要求 ,具有坚实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有的人民法院把保证人与债务人共同列为督促程序中的被申请人。其理由是,一、基于保证合同,保证人是债权人的从债务人,从债务人也是债务人,将其列为被申请人,符合督促程序的要求;二、实践中遇到的债务人对支付令不提异议又不履行,人民法院对其强制执行时又无财产,不将保证人列为被申请人,让其承担连带责任,债务无法清偿。笔者认为,上述做法与认识均值得商榷。 督促程序的性质决定保证人无需成为被申请人  相似文献   
10.
王跃先  崔童 《学理论》2012,(6):27-28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而粮食生产又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因此,耕地的保护对粮食安全生产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为保护耕地而提出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有效遏制了耕地数量减少的趋势,随着农村耕地被不断转换,耕地的"占"与"补"出现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在执行政策过程中,诸多问题和缺陷也随之暴露出来。针对这些问题,应从多角度思考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