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22,(33):76-76
“洛杉矶竟然有如此高尚的文化去处?”初听张军律师介绍“亨廷顿图书馆”,我立即浮现类似的疑问,须知,洛杉矶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个“大农村”,大海般一望无际的别墅,似乎洛杉矶人除了别墅,就知道别墅,而亨廷顿图书馆,除了收藏60多万册珍稀图书,还珍藏数百万份学者真迹手稿,与“别墅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相似文献   
2.
一、亨廷顿其人及其理论背景 文明冲突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该校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曾担任卡特时代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和美国政治学会主席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首先提出的。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事务》双月刊(Foreign Affairs)上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一文。此文以阴郁低沉的笔调为西方人描述了一幅后冷战时代的世界图景,从而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大辩论。  相似文献   
3.
《行政论坛》2015,(4):95-100
亨廷顿和维巴是研究政治参与问题的代表性学者。关于政治参与的主体、对象、性质和方式,亨廷顿和维巴的观点与其他学者不同,二者都认为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对象是政府部门,性质是客观行动,方式包括选举性和非选举性行为。但关于政治参与行为的目标、形式和结果,亨廷顿和维巴的观点也不同,维巴将其分别仅限于非结构性目标、制度性形式和预期到的结果,而亨廷顿则在前者基础上分别将其扩大到包括结构性目标、非制度性形式和未预期到结果。造成这些政治参与观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各自研究的理论基础、问题域和方法论不同。对于政治参与的概念,学者们虽然仍有一定的分歧,但也存在一些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4.
刘建伟 《理论月刊》2012,(3):180-184
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亨廷顿以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的协调程度为参照系,论述了中产阶级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强调处于成长阶段的中产阶级政治上倾向激进,是政治不安定的重要因素,而已经壮大和成熟的中产阶级政治上趋向保守,是维护政治稳定的力量。他还分析了中产阶级中的青年学生和部队军官对政治稳定的影响。亨廷顿关于中产阶级与政治稳定关系的思考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实践并被实践所检验,具有科学性和生命力,对于我们今天引导和规范中间阶层健康成长、建设和谐的橄榄型社会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主扩展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首先提出的.该理论一经问世,便在美国和西方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笔者曾于2001年发表"论‘民主扩展论'的二律背反"一文,对该理论在理性价值方面表现出来的二律背反作了初步的理论分析.由于该理论涉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复杂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就这一理论问题作更进一步的学术探讨,以期将这一理论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季丽新  王丽娟 《世纪桥》2002,(1):31-32,30
经过艰苦的谈判,“入世”的钟声终于敲响了,这给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也增加了很多的挑战。落后的中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个体的、分散的中国农民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将受到更大的威胁。那么,如何保护农民的利益并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相似文献   
7.
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以及约瑟夫·奈的"软实(权)力说"等均对冷战后美国对中东战略的确立、实施和调整产生了影响,他们学术思想中的政策相关性更构成布什政府对中东战略的重要学理依据.其中,亨廷顿与福山等人的学术理念对"布什主义"影响甚深;约瑟夫·奈则对布什政府修复"美国形象"、后布什政府重振国家实力等积极建言.在美国对中东战略陷入困境之际,亨廷顿等人的学术观念亦遇到现实的严峻挑战,且政府与学界都出现了调整与反思的迹象.探究这些重要的学理因素,旨在深度体认并预判美国对中东战略及其走势,反思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对中国学界强化研究"思维的主体性"所产生的销蚀力,为构建"和谐世界"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8.
从实力(power)到软实力(soft-power),再到文化软实力,以及"学术文化与软实力"命题的提出,这组概念之间有着多重意涵的转折。首先,power一如rights等观念,在西方语境下,暗含着主体性、个人主义、征服意味和控制力等。soft和power本来就难与相谋,soft不power,power便不soft,将二者组合  相似文献   
9.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亨廷顿在《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一书中提出了三波民主化浪潮理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肇始于1974年的南欧,这次浪潮是内外因作用以及全球化趋势合力的结果,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双重的。无论是亨廷顿的"三波世界民主化浪潮",还是自2011年初延续至今的"阿拉伯之春",都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是起主要作用,外部因素只不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启示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关键是抓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切实解决集中性的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步发展;强化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对权力的制约,遏制腐败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0.
“9.11”事件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片惊慌和愤怒,大多数国家政府同声谴责,唯有塞缨尔·亨廷顿一人陷人矛盾和尴尬的境地。 一、令人疑惑的自相矛盾 冷战结束后,亨廷顿于1993年在美国《外交》杂志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1996年又把他进一步研究的成果以《文明的冲突—世界秩序的重建》公开出版,一时名声大噪,群议汹汹。亨氏的中心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