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朝鲜核试验对核不扩散努力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东亚的范围,尤其它可能会对伊朗产生重大影响,此时的伊朗核武器计划正是目前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的焦点。同时,如果德黑兰拒绝暂停铀浓缩计划,伊朗将会面临制裁。各国对朝鲜举动所作出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中国和俄国。正如在处理伊朗核问题上,这次莫斯科和北京同样利用他们手中的否决权发挥着对安理会的重大影响;同时中国也是平壤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已经提议安理会实施严厉的制裁机制,而这是俄国和中国一直以来就反对的。平壤方面则密切关注着莫斯科和北京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核扩散与反扩散斗争空前激烈,伊朗民用核问题升温及朝鲜核试引起人们对国际防扩散体制行将崩溃的担忧。更深层的问题是,围绕民用核开发的国际斗争在全球传统能源告急的大背景下日益白热化,并导致核扩散内涵的不断深化与拓展,而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核心的国际防扩散体制漏洞进一步凸显,美国的单边主义及大国协调对此均显力不从心。探求有效的防扩散体制,确立面向未来的核秩序,要求国际社会制定出综合、全面、彻底的长效之策。  相似文献   
3.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自1970年生效以来在防止核扩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条约缔约国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其履行情况一直存在着分歧。近年来,由于核裁军进程缓慢而防止核扩散力度加大,分歧进一步加深。这些分歧如果得不到解决,势必损害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有效性。本文认为,弥合这些分歧不仅要求对症下药而且要消除分歧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冷战的终结带来了国际核裁军的良好势头,但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印巴核竞赛、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频频出现,一些大国的核政策也出现了逆转,国际核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导致这一时期核问题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核危机应对过程中,和平解决成为相关国家的首要选择;核大国积极介入共同干预;相关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空前活跃;地区安全机制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5.
陶短房 《南风窗》2013,(5):74-76
前两次核试爆,朝鲜曾成功完成了"威胁-承诺-受援-毁诺威胁-再承诺-再受援-再毁诺威胁"的循环,但同样的戏法变得太多便会失灵。2月12日当地时间上午11时57分50秒,朝鲜咸镜北道吉州郡发生5.0级"人工地震",并被外界认定系核试验所致,随后朝鲜官方通讯社—朝中社宣布,朝鲜当天成功进行了地下核试验,这是继2006年和2009年之后,朝鲜所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朝鲜的核活动如何从无到有?它又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3月31日至4月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举行,虽然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倡议召开的最后一次核安全首脑峰会,但全球核安全治理的步伐不会也不容停歇。环顾全球,核安全形势仍然堪忧:一些国家争相发展核武器,加之非国家行为体引发的核恐怖主义,当今世界核武器扩散和被滥用的风险空前上升。  相似文献   
7.
2012年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热点问题突出,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一些武装冲突事件值得关注和重视:联合国安理会对叙利亚局势所作一系列决议是否合法;伊朗、北朝鲜核活动继续冲击着核不扩散机制;巴以冲突持续升级,中东和平进程面临新的挑战;关于保护平民的国际人道法规则是否适用于阿富汗平民;土叙边境冲突中双方部队主张行使自卫权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8.
岳汉景  赵伟明 《外交评论》2011,28(4):143-157
伊拉克的核活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最初出于民用目的。海湾战争后不久,国际社会发现伊拉克曾秘密进行大规模核武研发活动,这显露了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在保障监督和出口管制方面的漏洞。为此,国际社会采取措施,加强了核保障监督体系和核出口管制体系建设。对伊拉克核活动以及国际社会的相关反应所做的深入分析还表明,国际社会在防核扩散方面面临诸多难题:安理会难以达成共识、核查的非否证性、武力防扩散的效能与合法性缺失等。为解决难题,国际社会可以采取减少核扩散诱发因素的措施,强化现行核不扩散机制的效能,如核大国切实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所规定的核裁军义务,推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早日生效,大力加强地区无核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成为当今全球磋商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 9月金秋,国家主席胡锦涛飞赴大洋彼岸,出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和美国匹兹堡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首脑会议、联合国大会第64届会议一般性辩论会、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20国集团(G20)匹兹堡峰会,并在四场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主席在世界舞台上,明确地阐述了中国观点,表明了中国立场,从与会各国领袖对中国的期待中,世界也看到了加速发展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核不扩散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伟明 《国际观察》2001,21(5):27-30
美国的核不扩散政策形成于二战之后,其背景是担心核扩散会引发地区性的核冲突进而引发全球性的核战争,同时也担心核扩散会削弱美国的核垄断和核优势地位.然而,美国在具体执行这一政策时却经常是前后矛盾的.冷战后,由于苏联解体,美俄两个核大国发生核对抗的可能性下降,对此,美国对核不扩散政策作了调整.本文对美国这一政策调整的取向作了分析,同时指出,其要旨是为了维护其核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