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年12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一、科特迪瓦大选引发国内动荡。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敦促非洲国家科特迪瓦独立选举委员会按期公布该国11月底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结果。随后,科独立选举委员会及最高立法机构——宪法委员会分别宣布反对派领袖、前总理瓦塔拉,以及前总统巴博获胜,瓦塔拉与巴博也于4日同时宣誓就职科特迪瓦新总统。  相似文献   
2.
从刚刚被联合国部队俘虏的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到仍继续抵抗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都无一例外地招募了大批外国雇佣兵充当自己的"近卫军"。据估计,目前全球雇佣军公司掌握着一个年收入约为10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2010年这个数字已提高到数千亿美元。"六杰"出山  相似文献   
3.
(2月16日—3月15日)2月16—17日,马尔代夫最大反对党人民党举行第三届党代会,原副领袖塔斯明·阿里当选党主席,前主席加尧姆被授予荣誉领袖称号。2月17日,捷克最高法院决定取缔捷克极右政党工人党。捷克最高法院是根据政府提供的证据作出这一决定的,法官认为工人党在其纲领、意识形态等方面具有仇外、沙文主义的元素和种族主义色彩,煽动暴力并  相似文献   
4.
大为 《新民周刊》2012,(27):78-81
朱骏曾说:"新赛季,中超后卫的课题是怎么防阿内尔卡。"如今这话已成笑谈。德罗巴也会重蹈覆辙吗?从今年的引援投入来看,疯狂的申花已经超过了财大气粗的恒大。然而,让人无法想通的是,申花本赛季的超高投入,得到的却是极低产出,目前拥有世界级教练和球星的申花居然在中超积分榜上垫底。"魔兽"的到来能改变这一切吗?  相似文献   
5.
夏勤 《半月谈》2004,(3):90-92
去年12月29日,韩国国会通过《新行政首都特别法》,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筹建新首都的计划。自2012年起,韩国中央立法行政机关等将陆续迁往新行政首都。2030年,新行政首都将最终建成,形成有50万人口的新城。韩国迁都念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考虑冷战正盛,汉城不利于“避战”。几十年来,韩国人口和经济力量向首都汉城过分集中。在以汉城为中心的首都圈,集中了全国半数的人口和七成的经济力量。汉城过于肥大的“城市病”日益严重,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更加突出,甚至因此触发地区间和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汉城地处偏北,远离欠发达地区,成了韩国的“一头沉”。韩国要找一个地处中部的佳地作为新行政首都所在地,以便辐射周边,带动全国的经济发展。翻看世界各国历史,把首都从一个城市迁往另一个城市的例子并不鲜见,简列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潘乐天 《半月谈》2000,(3):65-67
  相似文献   
7.
谢奕秋 《南风窗》2010,(26):82-83
科特迪瓦大选后的政治奇观,堪与伊拉克大选后的组阁僵局相提并论,再加上苏丹、缅甸与吉尔吉斯斯坦富有历史意义的大选,以及乌克兰、英国与菲律宾的政权更迭,今年上演的选举大戏其实更能反映出民主在全球纠结、扩展和深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月览天下     
《小康》2011,(5):10-15
带刺的项链当追求幸福和自由需要拿起枪炮,脖子上挂着不再是骨头项链,而是带刺的子弹。4月20日,支持科特迪瓦当选总统瓦塔拉的军队向仍在顽抗效忠前总统巴博的民兵发起进攻,双方用重武器交火。多年来,由选举引发的政治危机和频频爆发的内战阴霾笼罩在科特迪瓦上空,让这个国家遭遇了重创。  相似文献   
9.
陶短房 《南风窗》2011,(10):88-89
潘基文"维和即介入"的新作风适用于解决一些难度不大的旧案,却会影响和制约新维和使命的落实。如果没有4月4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解除巴博集团重武器的声明,如果没有他致法国政府的公函,以及"联科"蓝盔兵(联合国驻科特迪瓦维和部队)的参与,萨科奇再跃跃欲试,也未必敢偷换3月28日刚刚通过的安理会1975号决议"解除威胁平民重武器"的概念,发动  相似文献   
10.
李鹏涛 《西亚非洲》2012,(1):101-116
科特迪瓦危机的关键在于公民身份问题。博瓦尼执政时期刻意淡化公民身份问题以吸纳外来移民,从而使得科特迪瓦长期保持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衰退、多党制的实行,执政者为巩固自身统治提出了"科特迪瓦性"概念,其基本含义是"科特迪瓦人的科特迪瓦",而实际目标是排斥北方人。"科特迪瓦性"自诞生之日起就对科特迪瓦社会各领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成为科特迪瓦政治中的核心问题,并最终导致2002年内战全面爆发、南北分裂局面的形成。类似的土著话语也出现在其他非洲国家,折射出非洲民族国家建构进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