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49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34年年底,张鼎丞奉命回永定活动。当时省委未给武器,张鼎丞只在永定留汀难民中动员了一些人,带少量步枪、手榴弹,同范乐春、刘永生、简载文、陈茂辉诸同志回到永定。1935年3月间,经陈毅建议,项英派谭震林、邓子恢率领1个支队,突破敌人重重封锁围攻,回到永定与张鼎丞会合,组成闽西南军政委员会。  相似文献   
2.
《党史纵览》2007,(4):56-56
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一直对官僚主义深恶痛绝,新中国建立以后,谭震林当了副总理,进了政治局,分管整个农林口的工作.但他时刻警惕着,千万不能变成"官老爷".  相似文献   
3.
1938年夏秋时节,新四军军部率第三支队先后进入南陵、繁昌、铜陵地区,接替国民党军队担负沿江守备任务,抗击日军。然而,第三支队驻地范围狭小,与日伪友顽犬牙交错,该地时有土匪出没,群众基础薄弱,民心不稳。以谭震林为领导的新四军第三支队在进入南、繁、铜地区后广泛开展统战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为胜利完成保卫南、繁、铜地区的作战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杨陶然 《湘潮》2006,(11):55-56
拘禁胞弟建国初期,谭震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共华东局第三书记。分别20多年的几个兄弟先后与谭震林联络上了。老四谭云,解放前被抓壮丁在国民党军队干了十余年,1949年杭州解放时他随部队起义,所以第一个见到兄长。在各自介绍了曲折的经历后,谭震林根据弟弟的  相似文献   
5.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谭震林看到后极为赞赏。恰在这时,《红旗》杂志为纪念毛泽东诞辰85周年组稿。约请老同志写文章.他们自然想到了谭震林。当年谭担任过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又接替毛泽东任湘赣边界第二任特委书记。几十年来.他跟着毛主席浴血奋战,历尽艰险,请他写纪念文章,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6.
谭震林以其坦荡、刚直,被誉为“中央的两门大炮”之一。他说过一句掏心窝予的话:领导要当群众的出气筒。这真是诚哉斯言!领导要当群众的出气筒,当是名言,更应该成为领导者的铭言。因为,它是至理。领导要当群众的出气筒,还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和高明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7.
1967年,一些省市造反派相继起来“夺权”,一大批老干部被打倒。 这年2月初,为了及时处理“文化大革命”中各地出现的重大问题,中央决定每两三天召开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碰头会。碰头会通常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2月14日的碰头会上,盛怒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冲着江青一伙说:“你们的目的,就是要把老干部一个个打光。”  相似文献   
8.
1939年初夏,新四军第三支队在繁昌前线一户农家土屋开政工会议。会议由支队代司令员谭震林主持。 这天是会议的第六天,上午分组讨论。在繁昌县委妇委会工作的葛慧敏发言后,便端坐在靠右墙的一侧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葛慧敏同志,谭司令想找你去他那儿谈谈话。”一位文书模样的年轻战士走到葛慧敏身边小声对她说。  相似文献   
9.
《世纪风采》2020,(6):F0002-F0002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城区中心,长江中路68号,建于1986年,原名"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管理处",1998年更名为"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华中野战军在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的指挥下,以3万兵力迎击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12万之众,一个半月内连续作战七次,仗仗奏捷,歼敌5.3万余人,取得了苏中战役伟大胜利,延安总部发言人高度评价,称其"七战七捷"。  相似文献   
10.
周明 《党政论坛》2012,(14):55-55
“不能以讹传讹”刚刚粉碎“四人帮”不久,首都舞台上演出了一出多幕歌剧《杨开慧》。出于对“四人帮”江青的愤恨,以及剧情本身的动人,《杨开慧》的演出,受到首都观众的欢迎和称赞。《杨》剧轰动一时。记得那时我访问谭震林(原国务院副总理)同志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