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79篇
中国政治   1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根据史料分析推断,对"在修水山口会议组建工农革命军"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客观、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组建过程,并纠正了史学界对秋收若干史实的错误提法。  相似文献   
2.
安源是毛泽东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发源地.毛泽东先后八次到安源开展革命运动,使安源工运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为中国工运史和革命史谱写了重要的篇章,为日后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和革命胜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毛泽东在安源的革命实践,使他迅速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人,也让安源这一古老的矿区成为中国革命志士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在领导安源工人运动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方法策略,如既讲齐心奋斗、又强调看清形势,既重视建好基层组织、又注重抓好工会组织,既立足安源、又放眼全国,使之成为了我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光辉典范。刘少奇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理论,树立了一面工人运动的光辉旗帜,培养了一大批党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4.
2009年,林祥谦烈士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林祥谦牺牲86年后为什么能够荣获如此殊荣?笔者曾在《中共第一位英勇就义的烈士林祥谦》一文中从林祥谦的历史地位等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剖析,但仍有意犹未尽之感。在此,谨就林祥谦人格魅力方面作进一步探析。一、林祥谦的人格魅力使他深受工友爱戴20世纪20年代初,武汉铁路工人中存在着"湖北帮"、"三江帮"、"安徽帮"、"福建帮"等帮口派  相似文献   
5.
安源路矿大罢工 今阅当年播火记,耳边长呜罢工笛。星光前面指引路,神州处处举红旗。 莲花一枝枪 不惜生命保一枪,坚信革命志如钢。如晦风雨会有尽,胜利征途历沧桑。  相似文献   
6.
南书房     
《南风窗》2011,(6)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美】彼得·海勒斯著李雪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1月版作者是《纽约客》杂志驻北京记者,中文名何伟。此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首先自叙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  相似文献   
7.
位于湖南省醴陵市的李立三故居,原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提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否意味着,李立三同陈独秀、瞿秋白这些犯过路线错误的领导人一样,也要恢复更客观、公正的认识与评价?几十年来我们所接受的大多为李立三的负面信息,而在故居,笔者却第一次看到了、感受到了这位革命家的男一面。当年从这里走出去闯荡天下的李立三,曾是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齐名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物;他叱咤风云,既立大功,又犯大错;他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安源路矿罢工的领导者,五卅运动的总指挥;他一生波澜壮阔,宦海浮沉,伤痕累累,是一位充满传奇和悲剧色彩的革命领袖。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2,(3):F0003-F0003
位于湘赣两省边界的安源煤矿开办于1898年,是当时中国江南最大的煤矿,1.77万多路矿工人受着中外资本家和封建包工头的层层盘剥和压迫,生活十分艰苦。安源工人曾举行过七次较大的自发斗争,都先后失败。  相似文献   
9.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创建于1956年,是江西省最早成立的革命博物馆,1984年邓小平同志手书馆名,馆区面积10万平方米,馆藏文物丰富,拥有不可移动文物2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的江西安源工人运动在我党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人的直接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中“绝无仅有”的成功范例,长期以来备受工运史学者的重视。但过去的研究多是从中共党史的视角去阐述我党的伟大决策在这次工人运动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在革命史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明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裴宜李女士的《上海罢工》一书,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重视分析工人自身及社会关系的特点对工人运动的影响的角度,对上海工运动进行了解读。为我们更好地分析安源工运的胜利原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