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业归属感是当前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培养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养成、新时代公安专业人才培育所必需。公安联考背景下,公安院校学生专业归属感培养受学生管理、专业系(部)引导、学风建设和就业安排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公安院校可通过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制定和实施学生专业归属感培养计划、建立与公安联考相适应的培养竞争机制、协调地方公安机关等路径来应对上述因素的影响,为持续、稳定的公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青年社区归属感的培育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琳 《青年探索》2003,(6):19-21
社区归属感是构成社区的重要元素,青年社区归属感的强弱直接影响社区的发展。当前,我国青年对社区的依存度和归属感明显偏低。本文试以青年社会化的视角,从社区参与、社区文化、社区组织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育和增强青年的社区归属感,促进社区与青年的互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斯洛的“需要论”告诉我们,只要是人,就必然拥有生存、安全、尊重、归属感、自我实现等五个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宗族是传统乡村的重要组织机构,虽然其在某些方面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其互助性、保障性、教育性、情感性对农民又会产生凝聚力,有利于激发集体情感。为了使宗族势力在农村集体主义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必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要提高民主意识,促进农民族人向现代政治人转变,增强农民的集体责任感;要依托宗族力量,促进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增强村庄的集体凝聚力;要引导宗族活动,延续村庄集体记忆,促进宗族归属感向村庄集体归属感转变。  相似文献   
5.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2,(11):60
激励一代人。——4月18日,伦敦奥组委公布了本届奥运会的口号。伦敦奥组委称,这一口号意在通过奥运会的带动和影响,激励更多人投身于运动之中。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心,是你每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真正的归属感在于你的内心深处对自己命运的把控。——李嘉诚先生劝告年轻人正确认识安全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6.
杨宏远 《当代贵州》2013,(12):12-13
通过打造"中国凉都"品牌,构筑"文化高地",全面提升市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提升对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六盘水在新一轮发展中必将赢得主动、优势和未来。  相似文献   
7.
贵阳市在保障流动人口基本权益的基础上,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改变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和偏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流动人口,提升其城市归属感。  相似文献   
8.
江舟  李洪 《先锋队》2014,(4):32-34
一直找不到“归属感”的陈江,总觉得难以融入别人的话题和圈子。于是他选择了凭权敛财大肆受贿的贪腐之路。表面上看,他似乎找到了某种平衡,然而这种“把官职做为生意来经营”的“平衡”心理,却把他拉向了万丈深渊。  相似文献   
9.
<正>社区社会组织可在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发挥服务、沟通、协调等作用,扩大社区成员参与,反映社区成员诉求,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环境保护、慈善互助、为老服务等。改革开放以来,社区的组成形式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由过去主要由单位大院组成向主要由商品房社区组成转变。在原有管理体系中,国家通过单位实现对公民的政治生活、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等进行管理。工作单位不仅是职工的工作场所,也是他们获取社会支持、社会保障、文化生活及满足  相似文献   
10.
一代代离乡背井、进城谋生的农民工,如今的栖身处和归属感何在?关注他们的现状和需求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民生政策的基础。“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