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53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4年前,《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追星当追袁隆平》,遗憾的是,那么多年过去了,袁隆平还是没有被当作“星”来追。而如今,再问屠呦呦是谁?板子打在媒体记者屁股上,凭心而论,并不公平。屠呦呦是谁?叩问的是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袁隆平常把自己喻为一粒种子,每粒种子都会有适合它孕育的土地.重庆相辉学院正是哺育袁隆平走向成功的最初的那片沃土. 爱好广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袁隆平,在这里度过了他充实美好的大学时光.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浓郁的学术氛围,给了袁隆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开放广阔的学术视野,为他走向世界杂交水稻研究的荣誉之巅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稻浪飘香     
卞春涛 《江淮法治》2011,(17):57-57
芜湖市引进袁隆平超级稻工程。看着稻杆像小树苗一样粗壮,沉甸甸的稻穗,泛着金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4.
2010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考察广西超级稻种植情况。在灌阳县,袁隆平得知超级稻亩产超过800公斤时,连叹"了不得",并欣然挥笔题词:灌阳,广西超级稻高产第一县。  相似文献   
5.
6.
2006年4月25日晚,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评选揭晓,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当选,成为中国农业科学界首位入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和作物杂交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他所发明的杂交水稻,人称“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以他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创造的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确保了中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袁隆平现象”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跃辉 《湖湘论坛》2003,16(2):60-62
科技创新是指新规律的发现、新知识的产生以及对技术和知识运用方面的革新 ,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完善的科技创新动力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持续不断进行的重要保证 ,推动科技创新 ,首先必须解决创新的动力机制问题。袁隆平 ,这位享誉全球的中国农业科学家 ,率先在世界上突破理论禁区 ,成功地培育了杂交水稻 ,他被授予中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际上誉之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不仅是对袁隆平本人的肯定 ,更是对杂交水稻首先在中国研究成功 ,并且始终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同时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袁隆平现象”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陆魁宏 《学习导报》2011,(11):48-50
第一次同袁隆平打交道,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1978年,袁隆平作为黔阳地区农校教师写了篇题为《学习唯物辩证法,攻克杂交水稻关》的文章送到省里来,当时我作为湖南省委《新湘评论》第一处处长(分管文史哲和科技)热情接待了他,担任了该文的责任编辑,参与了研究,并帮助修改定稿发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者署名没有用袁隆平的名字,而是用“黔阳地区农校杂交水稻研究组”的名义。初见其人,从衣着看,从晒得黑黑的面孔看,从言谈举止那种朴实的形象看,  相似文献   
10.
<正>老同事从北京来海南过年,点名要喝海南的酒、吃海南的米。于是买了两瓶儒法堂,买米就没那么简单了。先去大润发,后到家乐福,都扑了个空。又跑了龙华和文华菜市场,结果大同小异,市场上海南大米品种少得可怜,以"大路"米和"中原"米为主,价格最低,开价2.6元、2.5元一斤也可成交。无论是色泽、味道、手感,还是饱满度,都不及其他产地的米。我问米店大姐,"海南米好卖吗?""不太好卖。泰国的、东北的好卖,我们都吃东北的。"大姐说。再问,"报纸上说的海南富硒香米你们卖过吗?""以前卖过,也是不太好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