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7篇
法律   165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4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案例资料例1黄某,女,27岁。2002年9月5日因“盆腔脓肿”到某医院治疗,9月8日中午突发神智不清,医院认为是“肺栓塞”所致,经心肺复苏后一直处于持续性植物状态,于2003年3月22日死亡。尸检病理学特点:①脑重900g,切面可见脑各部白质均呈筛孔状,大脑切面见灰质消失,小脑切面见齿状核大小为0.3cm×0.2cm。镜下见外观均呈显著筛孔状,大脑皮层神经元消失,小脑浦肯野氏细胞消失,代之以丛状增生的胶质细胞;下丘脑及脑干部分神经核团尚存,但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胶质细胞增生(照片1)。②心脏重210g,镜下见广泛纤维组织增生,把心肌细胞分割成不规则岛…  相似文献   
2.
安乐死“合法性”研究应是“合法化”研究的前导。否则后者很可能陷入盲目。从逻辑上说,“安乐死合法性”具有三种可能内涵:安乐死不违法;依法律施行安乐死;安乐死是一种权利。分析表明,第一种和第三种安乐死合法性尚不能被现代法权系统承认。各国安乐死立法主要体现了第二种安乐死合法性。第一种安乐死合法性容易被遗忘和忽视;第二种安乐死合法性目前遭到了广泛的误解;第三种安乐死合法性则是误解的产物并且超出了法律的维度。  相似文献   
3.
西京 《人权》2003,(5):42-45
1986年,王明成申请医院为母亲实施了中国首例“安乐死”;公安机关将他和执行“安乐死”的医生逮捕;6年后,最高人民法院宣告他们无罪。 2003年,王明成癌魔缠身,病入膏肓,要求医院为自己实施“安乐死”,未能如愿。最终在病痛的折磨中遗憾地走完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据 7月 2 1日《羊城晚报》报道 :广东有政协委员在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提案建议 :应对无可救治的晚期癌症患者实行“安乐死”。近日广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否决了该提案 ,理由主要有二 :一是立法实行“安乐死”有违《宪法》。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 ,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生存权是《宪法》直接保护的权利 ,不管实行“安乐死”自愿与否 ,实际上是对生存权的剥夺 ,违背了《宪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在生的痛苦与死的安乐之间——关于安乐死合法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安乐死发展历史的回顾及争议的评析,认为安乐死在本质上属于“优死”,应当得到伦理道德的支持;安乐死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应作为犯罪对待;司法实践已在相当程度上承认了安乐死;安乐死的存在有相当广泛的民意基础。因此,安乐死有必要合法化。文章并对安乐死合法化的路径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郭真 《法制与社会》2013,(18):259-260
安乐死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随着国外安乐死研究的深入,一些国家已在立法上确定了安乐死的合法性。在中国,相关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安乐死合法化的呼声也在增强。但是,基于中国的现状,本文认为安乐死在当代中国不可行。本文将结合中国特殊国情,对影响安乐死在中国合法化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雯 《学理论》2012,(3):3-5
功利主义是一种规范伦理,其首要特征是将行为的后果能否有助于所有当事人功利总量的最大化视为其是否合乎道德的标准。安乐死是近年来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论题,功利主义为其提供了伦理辩护。从功利主义视角出发,安乐死是合乎伦理原则的,对病人、家属、医护人员、社会,都有益于促进他们的利益和幸福。  相似文献   
8.
管宇浩 《政府法制》2012,(27):23-23
十堰竹山县双台乡男子刘德山,高位瘫痪,卧床4年多。最终,他说服心软的姐姐,买回毒药,在保姆的帮助下,喝下掺有毒药的花生奶,结束了他37岁的短暂而痛苦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赵莎莎 《法制与社会》2013,(28):293-294
多年来安乐死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各国学者从经济,法律,医学,伦理等不同的角度对此作出了一定的研究与探讨,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究其根源,在于他们对生命支配限度的不同认识,这些体现在民法上就是,人们是否有权放弃自己的生命,以及能以何种方式放弃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安乐死"问题事关生死大事,跨越社会、伦理、法律、医学等学科,争议由来已久。对死亡问题进行哲学思辨,目的在于揭示安乐死的哲学基础并寻求共识。对安乐死问题进行伦理分析和文化兼容性思考,有助于突破安乐死问题中国化所面对的两大障碍。研究并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实现安乐死立法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