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申申 《传承》2013,(2):92-93
两汉以来,儒学成为官方主流学说,但是随着东汉中央政府的覆亡,儒学也随之出现衰落,统一了中原地区的曹魏政权有惩于这一现象,积极推动儒学的建设工作,经过曹魏前期统治者施行的一系列重儒崇教政策,儒学逐渐重新振兴。  相似文献   
2.
张东 《法制博览》2011,(19):44-45
定军山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是刘蜀与曹魏争夺汉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此战中,蜀汉老将黄忠刀劈了曹魏名将、汉中主帅夏侯渊,使汉中战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它的戏剧性情节和延伸效果对刘备夺得汉中至关重要,因而在民间的戏曲里传为一种神话。  相似文献   
3.
郑佩鑫 《春秋》2009,(2):49-51
军阀混战对北方社会经济的破坏 东汉末年,长期的军阀混战给北方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晋书》卷四三《山涛传附子简传》称:“自初平之元(190年),迄建安之末(220年),三十年中,万姓流散,死亡略尽,斯乱之极也。”  相似文献   
4.
曹魏立法成果,以制定《新律》为要.史家通说以为,《新律》篇目共十八篇;《新律》立法者之一刘劭所著《魏律序略》中,所载篇目则为二十二篇,两相抵牾.于是十八篇究竟有何篇目、如何排序?遂生疑窦.历代考证诸说纷纭、莫衷一是.法典篇目与次序演变,绝非单纯的数字变化,而是反映了汉魏至晋唐立法重点与立法技术的演变规律,实为法史学界研究之重点与难点.结合文献典籍与出土史料的记载,辅以传世律典篇次之编纂规律,对《魏律序略》进行“倒叙式”解读,于《新律》篇目、篇次研究得出了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傅炜莉 《求索》2012,(4):129-131
乐府诗的音乐文学特性决定了研究乐府诗应做到文学层面和音乐层面的全面考察。近年来的乐府研究正是在这一点上取得了突破,提出了"乐府歌诗"的概念。吴相洲先生"乐府学"概念和研究思路的提出,更为乐府研究指明了新方向。曹魏乐府"歌诗"曲调和演奏特点对曹魏乐府诗的曲辞创作和"悲歌慷慨"的诗风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发现有力地说明了乐府诗研究中音乐特性和诗歌内容并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句歇后语在中国可谓老少皆知。此歇后语的典故大家耳熟能详,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徐庶因老母自杀而终生不为曹魏出谋划策的情节。不过在史实中,徐母并未自杀,徐庶在曹魏更是一步步升任了御史中丞(相当于今中纪委书记)的高官。那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原装正版,其实是在演义中听闻刘璋要亲自去迎接刘备时,跑出来咬住刘璋的衣服苦苦劝谏,结果被扯掉了两颗门牙,以一个忠诚谋士形象登场;后来因为叛蜀降魏,被崇尚正统的罗贯中写诗:“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痛斥,最后惨淡谢幕的黄权。  相似文献   
7.
《党的建设》2009,(2):42-42
傅玄(217年—278年),字休奕,号鹑觚子,北地泥阳(今甘肃宁县)人,官至司隶校尉,封鹑觚男。祖父傅燮为汉灵帝时的汉阳太守,因战败殉职。父傅干曾任扶风太守。傅玄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曹魏时期。傅玄从小死了父亲,家境  相似文献   
8.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功业彪炳的千古名臣,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唐代诗圣杜甫在诗《蜀相》中称诸葛亮“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济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臣子风范,数伐曹魏,自隆中出山到秋风五丈原,功勋卓越,是一个理想的全智全能的几乎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然而,为什么蜀汉最先灭亡?细读《三国演义》、《三国志》不难发现,作为政军统帅的诸葛亮并不善于培养选拔人才,以致后继无人。  相似文献   
9.
人若不笃于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华焉,以成朋党焉;浮华则有虚伪之累,朋党则有彼此之患。被誉为"国之良臣,时之彦士"的曹魏大臣王昶,为人处世崇尚谦实,摈弃浮华,非常注重个人的内在修养。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子侄做到谦虚诚实,质朴守真,切忌浮华不实,相互标榜。他为两个侄子及两个儿子取名字,都以此为依据:两个侄子一个叫王默,字处静,一个叫王沈,字处道,两个儿子  相似文献   
10.
魏晋律令法典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魏晋律令法的制定及其历史地位,有些学者已经作过一些研究,取得不少成果。不过,现存的某些观点仍有令人疑惑之处。如日本学者堀敏一在分析晋律令的制定及其意义时指出:“在普以前,今后随附罚则,律和令区别不清晰。晋令去掉罚则,入之于律,律和令相互独立、分工明确。因此,晋律设‘违令罪’意味着晋代律和令建立了划时代的关系。”中国方面,韩玉林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晋律比魏律又有重大发展,体例更加完善,首先表现在:“严格区别律令的界限,提高正律的地位。魏律对汉律删繁去芜,扩充了正律律文,节省了傍章科令,比汉律有很大改进。但它对律令的界限,始终没有明确区分。晋律开始别令于律……”《晋书·刑法志》述及晋修律令时对:”其余未宜除者,若军事、田农、酤酒,未得皆从人心,权设其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