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业税开征以及中国物业税设计的若干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得物业税的开征已提上议程,开征物业税需要具备一定条件,还可能对购房需求、房地产市场各种投机行为与政府财政收入带来影响,但完善我国物业税制度是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江迅 《新民周刊》2012,(8):22-22
香港传媒和公众质疑曾荫权操守,正是不容香港成功的要素遭侵蚀而令香港沉沦。香港刮起前所未有的"廉政风暴"。现任特首曾荫权身陷"富豪门"事件,引发市民百姓强烈质疑。这股风暴对内地或有警示意义。其实,按内地官场的行为准则,可以说曾荫权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度假时接受富豪款待,  相似文献   
3.
三省吾身     
正古之人多以"三"为大,大在何处?大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虔诚,大在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更重要的则是大在"三省吾身"的谦恭和谨慎……古人如此,今人又何尝不是呢?在物欲横飞的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这种"三省吾身"的道德修养。一省吾身,知书不可不虚,虚则文理而居;人心不可不实,实则为欲不入。心灵的谦恭,为人的谨慎,才是对抗物欲诱惑的坚实堡垒,才是抵抗物欲侵蚀的不坏金身。世上再没有什么能抵得上心灵的纯净,  相似文献   
4.
“媒介审判”下的司法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媒体本应具有一种柔性的,不可替代的舆论监督功能,但是媒介审判却扭曲了这种监督功能,让媒体去充当法官的法官,凌驾于司法之上。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发动者和传播者,它依仗自己强大信息优势及足以主导舆论的霸主地位,对案件口诛笔伐,形成一种先在性的强势审判设定。法官既承受来自各种媒介的舆论干预,又受到因舆论影响而站出来主持公道的行政干预,因而,法官艰难地秉持着法律公正与道德公正的天平,又承受着尊重法律与敬重领导的双重考验。认识到媒介审判运行的内在机理,便可以针对其审判链条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监察》2011,(9):46-46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王真撰文指出,腐败文化必须用廉政文化来遏制。腐败的一个深层根源是文化问题。遏制腐败就要遏制腐败文化,而遏制腐败文化就必须用廉政价值观来遏制腐败价值观。腐败价值观是以权谋私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6)
市场经济的泛化使人不断地向"物"的层面沉沦,从而游离人的形而上学的本性。生活方式的变迁、计划向市场转轨以及"现代化"的交往模式使许多人消解生活意义、摒弃价值理想、忘却终极关怀。这不仅导致人们丧失反省和批判能力,而且会在找到物质上的栖身之所后,精神家园日渐荒芜、心灵空间日益狭窄,从而使自身的精神家园受到侵蚀。  相似文献   
7.
王向阳 《湖湘论坛》2007,20(1):47-49
"文学台独"是文学领域里的"两国论",其产生和形成与台湾的"本土化"运动有着极为密绵的思想渊源关系;它以确立台湾文学独立性为价值取向,"去中国化"是其本质特征.抵御"文学台独"的侵蚀,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全球伦理"主张全球"共同繁荣"、"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其实质是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殖民主义扩张服务的.充分认识和防范"全球伦理"对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侵蚀,对于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晨硕 《侨园》2013,(12):33-33
<正>水上屋不仅仅只有马尔代夫一个地方才有。也许过度开放让马尔代夫有些失去了海洋的原始气息,但是在卡帕莱岛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这里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小岛,在这里度假,可以享受与马尔代夫同样的海上风情,会令人更加舒心惬意。卡帕莱岛位于马来西亚的沙巴县斗湖市,处在  相似文献   
10.
李雨峰 《政治与法律》2008,2(4):118-123
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维持着鼓励创作与保护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平衡.从历史角度看,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呈现出逐渐延长的趋势.保护期的延长具有违反法治、侵蚀公共领域、重塑社会结构的危险.在理论上,有两种制约延长著作财产权保护期的制度.民主的著作财产权更具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