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1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54篇
中国政治   76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鸟巢的命运,使得两百多人上街抗议,惊动了纽约市长,成了《纽约时报》的头条新闻,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这个事件至今还在继续,谁也不能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案是什么。2003年12月7日,位于纽约上东区著名的时装大道——第五大道527号的公寓楼,两个清洁工人把一个鸟巢捅了下来,这是业主委员会10月19日的会议做出的决定。不过这一捅,就捅了马蜂窝。这个鸟巢,是一只名叫佩尔·梅尔的著名红尾鹰和它的第四任“妻子”罗拉的家。红尾鹰是国家保护动物。它从1992年出现在纽约市,1993年定居在527号,“结”了四次婚,一共生下了23只小鹰。一位动物观察者…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一项科学试验的成功震惊了医学界:美国神经医学家马凯经过数年的不懈研究,终于开发出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的自然疗法——“实时神经成像治疗法”,帮助患者利用大脑主动抑制疼痛,并成功缓解了《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曼兰尼持续多年的偏头痛。  相似文献   
3.
2005年2月10日,刚刚度过鸡年春节,笔者搭乘飞机从德国柏林前往纽约参加一个关于刑事诉讼法的国际研讨会,11日早晨在会议中心的接待桌上看到一份当天的《纽约时报》,头版赫然登载:“律师被判帮助恐怖活动罪”。细读下来,这是一个在美国乃至世界,尤其在法律界颇受关注的案件。被告兰妮·F·斯蒂兰特,65岁,一位著名的刑辩女律师,经常为一些不被公众欢迎的被告人辩护。这次其当事人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埃及伊斯兰教团体的精神领袖,名字叫森克·奥马·阿布代尔·拉曼,1995年因密谋攻击纽约标志性建筑的指控而被判终身监禁。拉曼先生与9·11事件没有…  相似文献   
4.
“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国家安全局获得总统布什许可,可在没有法院特许状的情况下在国内秘密实施窃听。2005年12月,此事因《纽约时报》揭露而曝光,并引起舆论哗然,美国国民抨击这一行为侵犯公民自由权,并迫使布什在今年1月决定停止这一活动。  相似文献   
5.
多诺是《纽约时报》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期号输入员,他的工作内容很简单,就是每天负责把第二天即将出版的报纸期号,包括年度期号和总发行期号输进排版系统,在第二天的报纸上显示出来即可。  相似文献   
6.
《检察风云》2015,(2):9
1.美国加州迪士尼乐园2.美国加州道奇体育场3.美国纽约时报广场4.泰国曼谷暹罗百丽宫5.俄罗斯莫斯科高尔基公园6.法国巴黎卢浮宫7.俄罗斯莫斯科红场8.美国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9.美国纽约洋基体育场10.阿联酋迪拜购物中心1"复原"童年合照,六老友相聚温馨感人来自美国的马特、乔尔、穆奇、凯文、本和阿维夫从儿时起就是死党。20年前,这帮10岁大的男孩们在聚会时拍下了一张照片。如今已经到了而立之年的他们又一次在聚会时拍摄合照,并且完全复原了当年的座位次序甚至是表情。虽然  相似文献   
7.
与时殷弘教授的访谈约在下午五点,到达的时候天色已经开始转晚,时教授正与一位头发花白的女士兴致勃勃地交谈,后来得知是《纽约时报》首席记者。他不时打着手势,神情生动,脱口而出的是流利的英文。快到五点半时他们的谈话告一段落,教授起身相送,并因没能准时而对记者一再表示歉意。态度谦和,平易近人,没有半点腔调,面前的老人年过花甲,亲切得就像我们的长辈。落座后我向教授说明我的来意是为了最近大家都很关注的黄岩岛事件,还不及提出我的疑问,教授就立  相似文献   
8.
对苹果产品的设计和功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根据《纽约时报》的调查,56%的美国用户对苹果的评价是"完美无缺",但这家报纸在2012年1月26日的头版头条新闻中揭露了苹果对供应商的压榨后,"完美无缺"的苹果形象开始坍塌。这些问题由来已久,而且被媒体多次报道过,但很少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但这次,情形很不相同。苹果越来越...  相似文献   
9.
桑百川 《人民论坛》2012,(18):40-41
片面指责中国就如一个富翁悠闲地在田垄上抽烟喝茶,看着田里为其耕作的穷小子,并责备他,你抢走了我种田的机会一样毫无道理今年年初,奥巴马发表任内最后一次国情咨文,暗指中国人抢了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奥巴马表示将在政策方面发力,对转移国内就业机会的美国公司严厉征税。而几乎是同时,《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发表系列报道"围攻"苹果公司,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奥巳马2014年8月初在接受美国《纽约时报》采访时提出,中国搭了美国30年的“便车”,美国不指望中国能够对伊拉克局势“实质性地做些什么”。指责中国在国际社会“搭便车”不是现在就有。从2005年9月美国前国务卿佐利克提出中国应该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responsiblestakeholder),其含义就是要求中国能够更多地承担“国际责任”,帮助美国和西方国家维护国际秩序。但从美国总统的嘴中说出来,变成代表美目政府公开的“中国抱怨”,这却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