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今日民族》2014,(2):23-25
<正>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西与缅甸交界,南与越南、老挝接壤,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占中国陆地边境线的1/5。边境地区涉及保山、红河、文山、普洱、西双版纳、德宏、怒江、临沧8个州市的25个边境县(市),有彝、哈尼、壮、傣、苗、傈僳、拉祜、佤、瑶、景颇、布朗、布依、阿昌、怒、德昂、独龙等16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毗邻而居,占全国跨界民族的1/2。  相似文献   
2.
婚姻从本源上讲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制度所确认的一男一女互为配偶的结合,或者说婚姻是以男女两性结合为内容并为一定社会所认可的社会关系,一定的择偶与婚姻制度必定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制度基础之上,是为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社会制度及其文化和伦理道德规范所认可的夫妻关系,也是人类最早的社会规范之一。在决定婚姻产生的直接原因中,社会性因素大于自然性因素。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婚姻和家庭的模式各不一样,但是,自人类诞生以来,  相似文献   
3.
两岸通婚多困扰 大陆配偶苦难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省“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秘书长刘献文指出,现今两岸婚姻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台湾对大陆新娘赴台的配额限制,以及大陆新娘未能获享应有的工作权和保健权,好像是“二等公民”,比外籍新娘还不如.“政府口口声声说大陆人民是我们的同胞”,但当事者向有关单位陈情时,那些单位总是互踢皮球.一位官员甚至说:“你活该!谁教你要娶大陆老婆.”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谓的通婚圈研究,是限于社会学、人类学学科视野下的讨论,它是婚姻关系的一个重要载体。上世纪以来,相关学科从不同的侧面对通婚圈作了相关的研究。在这些学科的研究中,尤以社会学、人类学的成果最为显著。但由于他们的研究都不免有着学科视野的局限,就不免有尚未作研究地方,通婚圈研究有待深化。文中试对两门学科在此研究领域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扼要地提出通婚圈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5.
屈维英 《法制博览》2008,(11):49-51
大清王朝自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至1911年溥仪逊位,共有12位皇帝,历时296年。一个奇特的现象是,最后的三位皇帝——同治、光绪、宣统都没有子女,世称“宫荒”,或谓“国统三绝”。其实,这三位晚清皇帝中,同治又是中国皇宫中出生的最后一位皇帝,光绪和宣统虽为皇帝,但都是从宫外“抱”进来的,光绪甚至是非皇室血统的皇帝。这种罕见的“宫荒”现象,预示着大清王朝气数已尽。  相似文献   
6.
族际通婚是人类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反映了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与文化融合,而且还反映民族关系深层次的问题。里排壮寨是一个有苗、瑶、侗、壮、汉5个民族互婚的小村寨,其族际通婚具有族际性、普遍性、多元性、原始性四大特点。文化的适应与融合是族际通婚家庭婚后生活的主旋律,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与和谐。  相似文献   
7.
卢春梅  高发元 《思想战线》2012,38(4):127-128
一般认为,社会越开放,现代化程度越高,择偶的范围就越广,形成婚姻的途径也就越多,婚姻男女双方出生地相隔距离也必定越来越远。①但是,居住在贵州省威宁县的彝族"果"支系,直到现在仍然普遍实行族群内婚制规则;而且,在现代社会日渐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通婚范围不仅没有扩大,过去20年来,该群体的通婚半径甚至呈现缩小化趋势。一、"果"普遍实行族群内婚制"果"支系群体从云南迁入贵州威宁后,在云贵乡马街附近定居下来,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变迁逐步向周围辐射出去。目前,威宁境内"果"人口不超过4000人,散居在十几处聚居点,其中,云贵乡马街村是"果"最大的聚居区,该村共有"果"217户,占该村  相似文献   
8.
战争使滇越边民涉越通婚行为及其认同意识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对越自卫还击战之前,滇越边民经由血缘关系构造的共同体生活中曾有较为普遍的跨国通婚行为,民族认同意识较强;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滇越边民自由交往的机会和跨国通婚行为缺失,国家认同意识强;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政府务实兴边富民,边境经济社会发展优越于越南,很多越南女性于是选择和中国边民通婚,通婚群体从纯粹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意识中解放出来,更倾向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认同取向,地域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认同意识增强。  相似文献   
9.
滇缅边境地区是中国沿边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对外贸易与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随着德宏被定位为中国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的黄金口岸后,流入的外籍人口与日俱增,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非法居留等新的管理问题,给边境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带来沉重的压力.积极探讨解决滇缅边境地区非法居留问题的途径,创新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是公安社会管理创新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笔者认为,滇缅边境地区非法居留问题突出最重要原因是边民入境通婚登记率很低,核心问题是婚姻主体一方及其子女国籍身份难以认定.因此,在借鉴德宏州边民入境通婚备案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尽快解决国籍身份认定,积极提供入籍服务,促进滇缅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秋云  关丹丹 《求索》2011,(2):150-152
黎族传统社会婚姻习惯法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并内生了一系列与婚姻制度相配套的系统而完善的婚姻规则,如严格规范通婚范围,明确规范婚姻缔结程序,合理规范婚姻关系终止的程序,特别规范再婚程序等。虽然这套习惯规则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但其倡导婚姻自主、禁绝血缘内婚的朴素习惯法则,却也暗合了近现代文明的主流价值,即婚姻自由、尊重女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