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115篇
中国共产党   116篇
中国政治   203篇
政治理论   98篇
综合类   1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推进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和迫切的现实需要。从理论基础上看,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刑罚观、行刑社会化理论、两极化的刑事政策理论、监狱行刑悖论、刑罚的经济性理论等的支持。从现实依据上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监狱拥挤和减少行刑成本、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适应国际行刑趋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三元经济结构背景下中国农村城市化的路径依赖模式主要是通过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而实现其人口转移与产业结构转变的城镇化方式来进行的。而本文对1978—2002年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相关统计指标的计量分析发现,乡镇企业无论是其产出还是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吸纳能力总体上都趋向于弱化,并且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递减规律。由于“乡镇企业一小城镇”传导模式中前者核心功能的减弱将必然导致后者传导机制的阻滞,因而,必须对这种农村城市化的路径依赖模式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6.
王晓华 《探索》2002,(3):56-59
现代性的核心是主体主义,它在使人类的力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强的同时,也存在自我对立的品格.现代性的悖论显现为个体性悖论和家园悖论.后现代主义的真谛是找到了超越主体主义的生存逻辑,这就是恢复人与世界的统一性,人升华为守护其它主体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曾多次论及中国人口问题,由此构成了其人口思想。通过考察这些论述,我们发现孙中山对中国人口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忧虑中国人口过剩到批判“人满为患”论的转变,形成其人口思想中的一个从悖论。本主主要介绍这个悖论的具体情况,并探讨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当今,在财富增长的同时,人们的快乐幸福感却不但没有增长,有时甚至是下降的。"财富-快乐"悖论出现的原因在于:一是人们在追求财富的时候,违背了快乐原则,损失了其他影响快乐的因素,比如健康、婚姻、家庭以及人际关系、闲暇等因素。二是人们的心理预期太高,特别是随着贫富差距扩大与消费支出增大导致人们对财富渴求的增长。为了化解财富悖论,使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必须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对生命和生活资源进行偷的配置。  相似文献   
9.
“乐义同志,我嘱托两件事:一是你要把蔬菜种植技术一如既往地向全国传授,促进农良增收,我们国家有8亿多农民,农民达不到小康,我们国家就进不了小康社会,这件事非常重要;第二件事,你要培养人才,我们国家有了人才就兴旺发达了。”2005年4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大棚菜时,对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等一班人嘱托说。  相似文献   
10.
1 1932年初,日本侵略军依田旅团所属的骑兵第二十七联队中佐队长古贺传太郎,以扫匪为名,率兵侵占锦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