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面临美欧对独联体地区的渗透和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的离心倾向,俄正积极调整其独联体政策,以期反击西方的进攻和压力。展望独联体地区未来形势,俄美争夺将更趋激烈,独联体内分化趋势加速。中俄两国也可能因独联体的形势变化出现新的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2.
俄、美、欧围绕中亚和里海地区油气资源的角逐使该地区成为全球能源争夺战中的战略热点。中亚和里海沿岸国家为谋取本国利益的最大化,积极开展多方位外交。大国在中亚的能源争夺战中谁都不能独占鳌头,而只能是竞争与合作并存。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进入2005年刚刚三个月,外资零售企业仰仗着其资金、管理、技术、体制方面的优势,全力加速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全面扩张。站在国际化竞争新起点的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在尚未进入成熟期时,便毫无选择地进入了与全球零售巨头“非对称”性贴身肉搏的战场,同时也昭示着争夺中国零售市场的新一轮交锋与厮杀已然开始。中国本土零售业的未来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入WTO参与国际大循环,能否在竞争中取胜,人才是关键。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人才大战,我们必须加快体制改革步伐,不遗余力地挖掘人才,千方百计地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于2006年1月1日成为G8的轮值主席国后,将把国际能源安全作为其工作的一大重点。法赫德将此称之为“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OPEC通过与G8的沟通,将大大提升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对话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一体化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中,各地方政府基于实现当地利益的需要,会采取组团或个体的方式展开博弈.从结构上看,博弈的目的是从浅层的角色博弈,再发展到深层的利益博弈,而且在每一层次的博弈都有所侧重,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地方政府之间无休止的博弈对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是无益的,应引导各地方间进行利益竞合,实现博弈关系的低级治理,再在此基础上达到利益超越,实现博弈关系的高级治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的提升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引起世界关注。分析发展中国家阵营的内部形势,在分化与竞争日益加剧的同时,相互的合作与对话亦逐步增强;经济的崛起并未改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历史定位;而外部面临各大国对其日益激烈的争夺,注定成为各大国新一轮博弈、角逐的战场。  相似文献   
8.
日本海洋发展观与中日海权争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各国在“蓝色土地”上开始新一轮的逐鹿。在太平洋的争夺中,中日海权争夺尤为激烈,不仅包括已有的钓鱼岛争端,还包括新产生的冲之鸟岛争端和东海划界、开发问题,这些使研究日本的海洋发展观便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早在1974年日本教授西村朝日太郎就在《海洋民族学》一书中总结了日本的海洋文化观,提出海洋对日本发展的重要性。此后出现的一系列海洋理论使日本政府开始重视并制定海洋发展战略,组织全国有关学者专家连续数年进行相关研究。在2001年日本内阁会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书征集立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现行有关委托书征集的立法主要是委托授权的内容 ,对于征集行为还没有明确、详细的规范。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日趋多元化 ,委托书征集(包括委托书争夺 )现象将会不断发生。证券监管部门应在考察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立法 ,尽快制定有关委托书征集规则。  相似文献   
10.
王立忠 《前沿》2001,(3):47-50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原理告诉我们当人类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人类便开始了对剩余产品的争夺,而阶级不过是争夺剩余产品的利益集团.当社会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争夺"便停止了,生存斗争结束了,劳动的谋生性不存在了,阶级的存在便失去了意义.按劳分配不过是由私有制社会向完全的公有制社会转化过程中的分配原则,是按需分配借以实现的中介形式,是人类对剩余产品的最后争夺,它具有暂时性和历史性.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人类终将会使社会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按需分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