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忻州市五台山地税分局推出"四五六"党员行为规范:"四个零"服务标准,即办税服务零距离、办税质量零差错、服务对象零投诉、办税程序零障碍;"五个不让"工作目标,即不让纳税人在我面前感到委屈、不让工作在我手中延误、不让税款在我手中积压、不让差错在我手中出现、不让地税形象因我受到影响;"六  相似文献   
2.
抗战初期,山西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五台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成为晋察冀敌后根据地的发祥地和中心,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浩远 《今日山西》2004,(1):46-48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为太行山一脉。它南俯晋阳,北瞩恒山,西北遥接雁门关,绕周500余里,面积376平方公里。主峰分东、西、南、北、中五座,环抱而立,巍峨挺拔。峰顶平坦宽阔,大约都在百亩上下。五台山的传说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五台山叫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暑难当,冬天山风呼啸,滴水成冰。这里坡不长草,沟无泉水,一片荒凉。在此传教的文殊菩萨听说东海有歇龙石,清凉异常,可消炎暑、生滋润。于是变成一化缘和尚到东海龙王那里借歇龙石。龙王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可以,唯独这块歇龙石借不得。因为它是花了…  相似文献   
4.
贺捷生 《学习导报》2012,(22):51-53
苍山如海。站在他早年生活的院落,我仰起头,像仰望父亲那样仰望他。春阳洒在他深色的皮肤上,泛出凝重而幽美的光芒,这使他更显得坚毅,沉勇,历经沧桑,仿佛通体都是用意志铸造的。那清癯的脸,高耸的额头,深邃明亮如星星镶嵌在夜空的眼睛,一如从前,让我怀疑这不是一尊铜像,而是那个活生生的人。憋在嗓子眼里的呼唤,差点就要当众喊出来。 共和国十大元帅,九位是南方人,只有徐向前一个生在北方。来到山西,我不能不到五台山下他的故乡去看他,去看曾经哺育他的山川、河流、田野和村庄,看他住过的被松明火和桐油灯熏黑的屋子。临行前,我在太原的花店精心挑选了一只花篮。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是山西境内的一座佛教名山,拥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在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可以借助媒体力量,通过整合传统媒体和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对五台山旅游形象有更广泛的认知,从而带动山西旅游业的腾飞。  相似文献   
6.
马晓煜 山西五台人,自幼研习书画,先后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铁生山水工作室(访问学者),副教授。现为山西省书画家协会理事,山西大众书画院学术委员,山西黄土书画院副院长,五台山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家,五台山收藏家协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7.
金俊贤  杨建堂 《先锋队》2013,(10):30-32
那是2012年11月1日,白雪皑皑的华北屋脊五台山下古城村哀声骤起,呜咽的唢呐声吹碎了人们的心扉,生他养他的山峰低下了它昂扬的头颅,孩时戏耍的滤厂虎古河也流出了潺潺的悲声。党的好干部王先和同志去世了。数百人的自愿送葬队伍里有着一张张熟悉的、挂满泪珠的脸。他一生出任行政与社会职务18次,撰写、编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是中国的佛教圣地,它与四川的峨嵋山、浙江的普陀山和安徽的九华山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位居魁首。五台山作为世界级的文化瑰宝,其影响还波及东亚、东南亚,是世界著名的文殊道场。国内外无数名人雅士不远万里到五台山,朝拜览胜,题词赐宝,他们的颂诗墨迹反过来又为五台山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神韵。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不愧是佛教圣地。其庙宇之多,香火之旺,使初来的人不免惊讶。且说那穿云过雾的善男信女,有了他们,五台山已经不仅仅是旅游之所,游览在这里已是第二位的了,不烧香拜佛,不磕头祈祷,游山逛庙就没了意义。我本来是个不从众的人,可是来到五台山,也被极浓的宗教气氛所感染,想独来独往,老婆首先就不答应。  相似文献   
10.
成寻中国之行之因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健 《求索》2010,(11):247-249
成寻是中日友好交流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于宋神宗熙宁五年来到中国,用日记详细记录入宋见闻。其著《参天台五台山记》极具史料价值,保存了许多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交通、地理、风俗以及中日关系的珍贵资料。查考成寻中国之行的原因,主要有"见贤思齐","见贤欲齐","参学交互"等方面。前辈大师的成功激起成寻入宋欲望,参拜祖庭成为成寻的梦想;游历天台山、五台山,巡礼圣迹;向宋朝赠送各种经籍、佛学著作以及手工艺品,通过著述向日本推介中国诗歌、茶艺等,文化交流、现证互学成为成寻中国行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