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99篇
中国政治   132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6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如果没有路     
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遇事不怒,是明智的处世之方,也是良好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2.
当代人际交往困惑的道德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困惑: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解决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予盾。道德价值表现为利他性和利己性两个方面。既具有调整群己关系的作用,又能调整个人自身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关系。道德在引导人们走出交往困惑上,有其现实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受经济贫困的影响,许多高校贫困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这主要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产生认知障碍、心理障碍和能力障碍造成的.在解决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我们应构建主体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设置专门机构,采取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白美兰 《奋斗》2005,(5):52-53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现在的大学生约30%存在着心理障碍,也就是说,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广泛性呈越来越扩大的趋势。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会导致学生自身身心疾病、神经症及精神病的发生.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素质、生活态度、人际交往,易造成师生、  相似文献   
5.
6.
女大学新生思想状况调查表明:在适应环境方面,其自主独立意识增强,但对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方面,其学习态度端正,欲望强烈,但压力较大;其人生价值积极向上,但价值取向上表现出自我化、实效化、短期化的特点;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面对的最难适应的问题之一。我们应针对女大学新生思想状况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载体和工具。通过开展网络人际关系现状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和特点,提出切实有效的培养方案,以此来提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和素养,促进当代大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掌握良好的网络人际沟通和互动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人际交往是女干部这个特殊群体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能否处理好这个问题,对于其公众形象的塑造及能否顺利融入正常的交际圈,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实践中,有少部分女性干部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陷入了媚俗的误区,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  相似文献   
9.
孙琳琳 《党政论坛》2012,(16):43-43
第一种孤独: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 今天,虚拟身份比真实身份更具符号性和辨识性。现实生活中我不认识你,但报上网名,发现我早就关注了你。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不是我加你微博就是你加我QQ,网上点餐,在线游戏,通信基本靠摇微信,连亲密接触都可通过视频完成,只要自己的感受是真的,没人在乎与自己连线的是不是一条狗。  相似文献   
10.
石中英 《先锋队》2015,(8):14-17,3
在爱的环境氛围中学会爱,在民主的环境氛围中学会民主,在自由的环境氛围中学会自由,在公正的环境氛围中学会公正,在诚信的环境氛围中学会诚信,在爱国主义的环境氛围中学会爱国,如此等等。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要理解所教授的价值范畴,并自觉地用这些价值范畴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工作和人际交往(包括师生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