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5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5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难民保护面临的国际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难民提供国际保护既是人道主义的要求,也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使然,然而拒不接受难民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应对这一问题的法律措施,一是修改既有难民定义,扩大国际难民法的保护范围,使得各国对那些不符合既有难民定义却处于与难民同样境地的人的援助,从纯粹基于人道主义考虑的自觉自愿行为转化为法律义务。二是强调国际人权法在难民国际保护中的应有作用。将人权原理应用到难民保护领域,通过敦促国家履行国际人权保护义务来实现对难民的保护,可以克服国际难民法的固有缺陷,并强化难民国际保护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2.
宋婉贞 《东南亚研究》2022,(5):106-129+157
东南亚区域长期受到罗兴亚难民危机的严重影响,难民治理变得愈加紧要。由于缺乏难民保护框架,且相关国家通常将罗兴亚难民危机视为缅甸的内政问题而不予干涉,寻求全球性国际组织——联合国难民署和国际移民组织的介入成为东南亚区域国家解决该危机的方案之一。二者结合东南亚区域特征和罗兴亚难民群体的实际境况,在国家层面采取替代性的保护治理模式,合力增强相关国家的治理能力,在区域层面基于“保护的敏感性”建构区域合作方式。这些合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罗兴亚难民危机的治理进程,也使国际组织间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说明作为非国家行为体的国际组织同样是一种重要的治理力量,能够通过合作填补国家和区域在复杂议题中治理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自独立建国以来,马来西亚持续接收难民,已然成为东南亚第一大难民接收国。然而,马来西亚的难民治理充满矛盾,这种矛盾性体现在其难民治理的数量与效能并非单向度的,而是呈现出接纳与限制、控制与援助等各种对立情形相互交织的复杂图景。马来西亚难民治理所呈现出的矛盾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对劳工的需求、提升其在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威望等诉求以及对难民问题复杂性的认知相对滞后等因素均有影响。由于导致马来西亚难民治理呈现出矛盾性的相关因素在未来将动态演化,所以这种矛盾性也会呈现出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难民外交是指国家将难民问题工具化用以实现外交目标。难民外交具有道义约束强、议题联系广、地缘政治属性强等特点,主要分为公共型、干预型和交易型三种类型。从2010年持续至今的难民危机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作为最大的难民接收国,土耳其利用难民问题推行对叙利亚和欧盟的外交议程,主要表现为干预型难民外交和交易型难民外交,通过大打“难民牌”实现自身外交目标。土耳其的难民外交服务于其地缘政治利益、维护大国地位和国家安全等目标,但面临道义与利益的矛盾、目标与手段的错位、意愿与能力的失衡等三重制约,这对认识当代难民政治化、难民与外交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第一次印支战争期间,围绕着战争目标和各自利益问题,美法双边关系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1949年以前,美国基本采取观望态度,法国独自作战: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逐步插手印支事务,对法实行经济军事援助,美法关系比较密切;1954年,随着战争结局的明朗,美国渐有取代法国之势,法国对美离心倾向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王越 《外交评论》2022,(6):126-154+8
在国际制度研究中,组织一旦建立就保持相对较高的制度惯性是学界的传统认识。组织的功能及改革问题也是研究热点。但数据统计显示,国际组织存在一定程度的死亡率,该现象并未引发关注,也超出了传统理论所能解释的范畴。在大国“退群”现象频发、多边主义重要性受到质疑的国际背景下,考察国际组织兴衰存亡的诸多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国际难民组织(IRO)和联合国难民署(UNHCR)的不同生命历程,发现国际组织的生存意愿作为内驱力是决定组织命运的主要变量,主导国态度作为外部力量则是影响国际组织生存质量和解体速度的次要变量。大国退出通常导致组织出现财政危机和影响力下降,但组织存亡的命运和全球治理成效最终取决于组织的维生意愿及其应对危机的能力。这一研究结果其实也对近年来美国“退群”和英国“脱欧”等引发的“多边主义危机”做出了回应,更为中国推动国际组织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定元 《党史纵览》2014,(12):17-20
正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在成立后首次参加的重大国际会议。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做的重要贡献,早已被载入史册。而在会议召开期间,李克农协助周恩来所做的大量工作,却鲜为人知,本文对此略作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阐述了1978年至20世纪末,广西接待安置难民具体工作情况和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对广西接待安置印支难民工作的高度评价和赞扬,证明了中国和广西地方政府,在接待安置印支难民事务中,切实履行国际义务和人道主义的实情真相。  相似文献   
9.
路榕 《人大论坛》2010,(1):14-15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面临着这样的选择——不当环保公民,就当环境难民,而节能减排是我们绕不过课题……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受战争和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广西社会产生了人数众多的难民.这一群体由外省内迁难民、难侨、广西本地难民、外侨难民等构成.从人口学的视角对这一群体进行详细剖析,可以得出战时广西难民群体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