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犹太人“无根性”使反犹主义成为一种历史必然;整体的犹太人要为个体的犹太人所谓的“过错”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反犹主义的突出特点。俄国是一个具有浓厚反犹主义历史传统的国家。但是,高尔基是一个“例外”。在《新生活报》开设的“不合时宜的思想”专栏中,他对俄国的反犹主义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深入剖析,为俄国犹太人“控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俄国知识分子“良心”和“良知”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于时语 《南风窗》2010,(5):80-82
单凭犹太人的金钱并不能保证克服西方基督教社会根深蒂固的反犹主义,犹太人今天在欧洲的政治影响依然有限。犹太人在新大陆成功的真正关键,在于对美国上层建筑的征服。而美国的常春藤名校,则是征服上层建筑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21~26日,第四届"纳粹屠犹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task Force Seminar on Holocaust)在昆明举行.云南大学西南亚研究所与纳粹屠犹教育、纪念和研究国际合作特别行动组织(Task Force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Holocaust Education.Rememberance and Reseach)、伦敦犹太文化中心(London Jewish Culture Center)、法国纳粹屠犹纪念基金会(Fondation Pour La M6moire De La Shoah)共同举办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杨军 《欧亚观察》2001,(3):25-27
犹太人是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古老民族,历史上他们曾经拥有自己的国家,但在此起彼伏的周边强大帝国的轮番压迫下,犹太人不仅丧失了国家主权,而且被迫离开故土巴勒斯坦,流亡世界各地。近两千年的流亡史也是这个民族的一部苦难史,在大多数犹太人的聚居地,间歇性发作的反犹主义一次次摧毁了他们的生存基础,威胁到他们的肉体存在。纳粹德国的屠犹成为其中登峰造极的一次。  相似文献   
5.
李红梅 《理论导刊》2006,(9):110-112
从1933年到1945年的十几年里,纳粹对犹太民族的迫害、驱赶和“最后解决”,约使60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的魔爪中,是全部犹太人的1/3,这不仅让犹太民族遭遇灭顶之灾,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悲剧。但大屠杀并未能摧毁犹太民族的奋斗精神,反而使犹太民族得到世人广泛的同情和援助,使犹太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反犹主义是一个现代性问题.马克思与反犹主义的关系应放在启蒙运动的语境中来考察.犹太人问题指向犹太人的解放运动中的公民权问题.马克思借助犹太教和商业性的犹太精神的区分,并在对国家的批判中,实现了犹太人问题从宗教冲突向市民社会的阶层冲突的转变.从马克思的思想主流来看,马克思不是一个反犹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的反犹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沙皇时期是国家主导的反犹,苏联时期是带有严重政治和意识形态性质的反犹,而当今的俄罗斯则是民族主义旗帜下的社会反犹。本文在追溯历史的同时,重点考察当今俄罗斯的反犹主义,揭示俄罗斯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反犹倾向、反犹宣传、反犹行为以及反犹在俄罗斯政党中的表现,并分析当代俄罗斯反犹的现实原因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8.
房宁 《人民论坛》2012,(4):74-75
阴谋可以成为某种社会思潮的推动力量,但不是全部。如果一种思潮是靠阴谋推动的,恐怕很难算得上"思潮",至少算不上大的社会思潮阴谋以及阴谋论是人们经常提及的话题。在现实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汉娜·阿伦特以一个政治学学者的身份审视极权主义和反犹主义.她从极权主义的结构和起因来批判极权主义,指出极权主义是恐怖与意识形态共同推动的野蛮宰制,精英、暴徒与群氓组成其基本结构.她从政治-经济而不是历史-文化的角度批判反犹主义,认为反犹主又是帝国主义的产物;同时,她认为犹太组织对纳粹屠犹同样负有责任.她站在中立的立场解剖分析艾希曼个案来阐述自己对反犹主义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0.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战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联邦德国的极右翼势力不但始终存在 ,而且随形势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尤其是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极右翼势力不仅有愈演愈烈之势 ,甚至一度十分猖獗。因此 ,德国政府及社会各界与极右翼势力的斗争构成了德国战后政治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本文在简短的历史回顾之后 ,着重介绍了德国极右翼的观点和学说、冷战结束以来德国极右翼势力的情况及其特点、德国政府针对极右翼势力所采取的对策。最后 ,文章分析了极右翼势力在德国长期存在的原因并指出了它未来可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