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是早上六点半吃早餐,7点钟上课,到中午12点放学回家。同学们吃早餐时,国达只能喝一碗稀饭,搭配些从家里带去的腌菜、豆腐乳。有时饿得心里发慌,就会跟学校煮饭的吴妈妈说:"给我一勺油(炼熟了的猪油)吃,好么?肠子都咕噜咕噜地唱歌呢!"大勐宜比较要好的朋友刘宽华、彭经理几个同学,就请国达在集市上吃一块尔块。终究是小孩子,王国达实在是饿得意志脆弱了,也顾不上母亲说的不要吃人家东西的教育了,差不多每过  相似文献   
2.
叶竹盛 《南风窗》2013,(13):96-96
2013年4月20日,距离汶川不远的雅安发生地震,此时《汶川地震168小时》正在印刷厂的流水线上印装成书。相距5年的两场地震以这种方式相遇了。这个巧合给人们提了个宿命般的醒:"不要忘却啊,不要忘却!"这句话醒目地印在了张良这本书的书名下。有些大灾难进入了人类的共同记忆,就像大洪水、大屠杀、大瘟疫等等;而有些灾难则被刻意隐瞒、曲解,被遗忘,或是留下虚假的记忆。比灾难更难以承受的是遗忘。但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记住灾难?翻开《汶川地震168小时》之前,我对于那场地震的记忆和大多数人一样,多是来自媒体和网络的信息。地震  相似文献   
3.
正癸巳夏,我同著名作家黄亚洲、刘涓迅、杨世琦、著名摄影家马胜利携夫人参加甘肃高台的一次文化活动,並亲临现场观看了"神10"发射。虽然从高台到酒泉观看"神10"发射往返800余公里,但谁也不愿意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返程时因走夜路不熟,车又陷入大漠沙窝,夜黑风高,费了很大劲才摆脱困境,回到高台已接近黎明,大家毫无倦意,庆幸这一难得的幸运之旅。之后,我们又沿河西走廊浏览  相似文献   
4.
正1982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当过部队班长,父母办企业,条件优越的张娟没有选择舒适生活,却把人生的理想安插在了农村。2009年7月1日,通过"公推直选"方式,张娟成为杭州市余杭区崇贤街道龙旋村党委书记。这也是余杭首位跨村任职公开选拔的村党组织书记。龙旋村有892户人家,近4000人口,由山前、山后、蔡马三个小村合并而来。28岁的张娟刚进村,村民就质疑:这小女孩会做农村工作吗?能不能干得好?在村里能干多久?  相似文献   
5.
诗酒趁年华     
申林 《民主》2014,(7):51-52
<正>醉,是生命最美的境界。花,是世界最美的姿态。把醉与花融合起来形容酒人的状态,还是最近两年的体味和评价。对酒,曾经历了讨厌、敬爱以及亲而远之的阶段。小时厌酒。逢年过节,家里家外,酒宴大剧场不分昼夜隆重登上日子的舞台,猜拳喝媒的四面豫歌比河南梆子更精彩。酒声丰腴,而现实骨感。也曾看到很多呼声震天的"酒"仙,猪八戒吃人参果般呼来将去地豪饮之后,最后回归"泥土加混  相似文献   
6.
走夜路     
张堃 《江淮法治》2012,(6):60-61
物是人非,一起呼啸奔驰在夜半街头的那批同事,如今已各奔东西。时间的水袖,轻轻一捋,缓缓一扬,所有的日子褪去缤纷的色彩,露出本质的苍凉。  相似文献   
7.
当无数大学生成为都市蚁族,当蚁族们工作在都市中心租住在城乡结合部,当蚁族们披星戴月奔波在城乡之间,当女蚁族独自在暗夜里狂奔回城郊的出租屋时,有多少人会想到,在时而人车喧闹、时而寂静无人的城乡结合部,有多少"独狼"盯着那些独自走夜  相似文献   
8.
姚洁韵 《新青年》2015,(4):16-17
海拔接近4千米,异常寒冷的丘陵草原上,凌晨一点,通常只有天空明亮的月和闪烁的星,但今天,黑暗中却多了一簇昏黄摇曳的篝火。当远处响起火车的呼啸,篝火前两个单薄的身影猛然起身跑向山顶,按下早已架在那里的相机快门,用慢快门,超长时间的曝光记录了一条闪亮的钢铁巨龙在围绕山头,盘旋而上过程中四溢的能量之光,15分钟后,一张罕见的摄影作品诞生了。【从小就对火车情有独钟】我们的主人公王嵬就是这其中一人,年仅22岁的他,从小在京包线旁长大,俯瞰着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那磅礴的气势震撼了他,从此俘虏了他的心。  相似文献   
9.
走夜路     
在城市里,是无所谓走夜路的.因为有灯光的照耀。在繁华的商店林立的大马路上.一到晚上,白炽的路灯,多彩的霓虹灯。交相辉映,人在灯下走,脸上映着各色的光环,恍入仙境,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进城的路     
正记忆中夜路的画面:前面一人举着火把,身后一个人挑着箩筐,那是我和娘进城卖菜——那是腊月初几头的一个黎明前,天就像一个若大的铁锅扣在头上,黑得像墨涂过一样,没有一点光亮,整个田间山坡望去就像一个黑洞。我和母亲踏上了进城卖菜的路,那年我正好1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